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龙门山中北段前缘及邻区中三叠统储层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1章 引言第10-22页
   ·研究的意义及课题的来源第10-11页
   ·国内外碳酸盐岩储层研究现状第11-12页
   ·研究区勘探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第12-17页
     ·工区地理概况第12页
     ·工区地层概况第12-15页
     ·工区构造概况第15页
     ·勘探现状第15-16页
     ·川西中三叠统研究现状第16-17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思路第17-20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7-18页
     ·研究思路第18-19页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第19-20页
   ·取得主要认识及创新点第20-22页
第2章 沉积特征第22-57页
   ·区域地质格架第22-23页
   ·龙门山中北段中三叠统地层第23-24页
     ·雷口坡组第23-24页
     ·天井山组第24页
   ·中三叠统沉积相的划分第24-37页
     ·沉积相划分标准第24-25页
     ·划分方案第25-37页
   ·雷口坡组沉积相平面分布第37-51页
     ·主要岩性岩石展布第37-42页
     ·沉积相的平面展布和演化第42-51页
   ·天井山组的沉积相研究第51-54页
     ·拉丁期断裂陆缘沉积模式的探讨第51-53页
     ·天井山组沉积相平面分布第53-54页
   ·中三叠统的沉积相模式第54-57页
第3章 热液流体作用第57-76页
   ·热液活动背景第58-59页
   ·热液流体作用构造第59-60页
   ·热液流体岩石学特征第60-67页
     ·热液流体矿物组合第60-63页
     ·热液矿物及其组合的产出情况第63-67页
   ·中三叠统流体地球化学特征第67-73页
     ·锶同位素分析第67-71页
     ·流体包裹体研究第71-73页
   ·热液流体作用的结束时间第73-74页
   ·关于四川盆地中三叠统热液白云石化的探讨第74-75页
   ·断裂陆缘热液流体侵入研究的意义第75-76页
第4章 成岩作用及储层演化研究第76-102页
   ·成岩作用类型第76-89页
     ·压实作用、压溶作用第76-77页
     ·藻泥晶化作用第77-78页
     ·白云石化作用第78-80页
     ·溶蚀作用第80-84页
     ·重结晶作用第84-85页
     ·硅化作用第85-86页
     ·硬石膏化第86页
     ·胶结作用第86-89页
     ·其它的成岩作用第89页
   ·成岩序列第89页
   ·孔隙演化定量研究第89-98页
   ·重点层位孔隙演化过程研究第98-99页
     ·天台山地区第98页
     ·中坝—青林地区第98页
     ·天台山地区与中坝—青林地区雷三段颗粒白云岩孔隙演化过程对比第98-99页
   ·构造运动对孔隙演化控制的探讨第99-102页
第5章 龙门山中北段前缘中三叠统储层特征第102-125页
   ·龙深1 井中三叠统储层特征第102-115页
     ·龙深1 井中三叠统岩石学特征第102-105页
     ·龙深1 井中三叠统物性特征第105-113页
     ·重点研究层位储层特征第113-115页
   ·地表剖面雷口坡组储层特征第115-117页
   ·中坝—青林矿区中三叠统的储层特征第117-120页
   ·重要储层段对比第120页
   ·雷三段储层演化史第120-121页
   ·育控制因素第121-124页
     ·沉积因素第121-122页
     ·成岩作用因素第122-123页
     ·构造因素第123-124页
   ·储层控制因素小结第124页
   ·勘探的有利区块预测第124-125页
结论第125-127页
致谢第127-128页
参考文献第128-129页

论文共12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东濮凹陷文东地区沙河街组油气地化特征研究
下一篇:川中南部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储层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