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页 |
英文摘要 | 第3-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1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7-8页 |
·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 | 第8-9页 |
·研究思路 | 第8页 |
·论文结构 | 第8-9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9-11页 |
第二章 绩效管理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 第11-26页 |
·绩效管理概念简述 | 第11-13页 |
·绩效管理的定义 | 第11-12页 |
·绩效管理的目的 | 第12页 |
·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 | 第12-13页 |
·目标管理评价方法简析 | 第13-16页 |
·目标管理(MBO)概念简述 | 第13-14页 |
·目标管理的基本步骤 | 第14页 |
·目标管理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分析 | 第14-15页 |
·目标管理法应用于民营企业绩效管理体系建立的可行性 | 第15-16页 |
·关键绩效指标评价方法简析 | 第16-18页 |
·关键绩效指标概念简述 | 第16页 |
·KPI特点分析 | 第16-17页 |
·KPI设计的基本步骤 | 第17页 |
·KPI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分析 | 第17-18页 |
·关键绩效指标法应用于民营企业绩效管理体系建立的可行性 | 第18页 |
·平衡计分卡评价方法简析 | 第18-21页 |
·概念简述与特点分析 | 第18-19页 |
·BSC特点分析 | 第19-20页 |
·BSC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分析 | 第20页 |
·BSC应用于民营企业绩效考核体系建立的可行性 | 第20-21页 |
·绩效指标体系有效性评价方法简析 | 第21-26页 |
·指标体系有效性研究简介 | 第21页 |
·指标体系有效性评价标准 | 第21-22页 |
·指标体系有效性的RS评价法 | 第22-26页 |
第三章 民营企业绩效考核现状问题分析 | 第26-30页 |
·民营企业概述 | 第26页 |
·以"国有国营"为界定标准 | 第26页 |
·以"经营"的归属作为界定标准 | 第26页 |
·民营企业绩效管理现状 | 第26-30页 |
·对绩效管理认识不足,概念不清 | 第26-27页 |
·绩效管理基础不牢 | 第27页 |
·指标体系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 第27-28页 |
·绩效管理随意性较大 | 第28-29页 |
·考核重视结果,忽略过程和沟通 | 第29-30页 |
第四章 民营企业绩效管理体系构建 | 第30-42页 |
·民营企业绩效管理体系构建整体思路 | 第30页 |
·基于战略的民营企业绩效指标体系构建流程 | 第30-31页 |
·民营企业绩效指标体系构建与实施 | 第31-39页 |
·民营企业战略的确定与分析 | 第31页 |
·借鉴BSC的思想,形成公司绩效指标库 | 第31-32页 |
·运用KPI技术选取指标,构建企业绩效指标体系 | 第32-33页 |
·采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及评价标准 | 第33-38页 |
·确定指标目标值 | 第38页 |
·制定指标的考核标准 | 第38-39页 |
·确定指标的绩效关键控制点 | 第39页 |
·企业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应用 | 第39页 |
·某企业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有效性检验 | 第39-42页 |
·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评价数据来源 | 第39-40页 |
·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有效性检验 | 第40页 |
·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有效性检验结论 | 第40-42页 |
第五章 民营企业绩效管理体系配套机制的建立 | 第42-45页 |
·建立绩效管理体系组织保障机制 | 第42页 |
·建立绩效考核的过程跟踪管理机制 | 第42-43页 |
·制度化的跟踪 | 第42-43页 |
·全过程的绩效沟通与辅导 | 第43页 |
·绩效指标体系的动态维护 | 第43-45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