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引言 | 第11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 ·植物诱导抗性 | 第11-12页 |
| ·植物诱导抗性机制 | 第12-15页 |
| ·植物感受逆境的信号传递途径 | 第12-13页 |
| ·受体 | 第12页 |
| ·信号传递途径 | 第12-13页 |
| ·转录因子对防御反应相关基因转录表达的调控 | 第13-14页 |
| ·参与植物诱导抗性的顺式作用元件 | 第14-15页 |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 2 W 盒介导的信号途径在水稻应答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中的作用分析 | 第16-28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7-19页 |
| ·材料 | 第17-18页 |
| ·菌株及载体 | 第17页 |
| ·转化所用的外植体 | 第17页 |
| ·生化试剂 | 第17页 |
| ·引物 | 第17页 |
| ·序列合成 | 第17-18页 |
| ·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处理 | 第18页 |
| ·方法 | 第18-19页 |
| ·含2 倍盒的合成启动子瞬间表达载体构建 | 第18页 |
| ·含2 倍盒的合成启动子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 第18页 |
| ·植物表达载体转化农杆菌以及对水稻的遗传转化 | 第18页 |
| ·转基因水稻 DNA 的提取以及分子检测 | 第18页 |
| ·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处理 | 第18-19页 |
| ·组织化学染色 | 第1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19-25页 |
| ·含2W 盒诱导型启动子瞬间表达载体和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 第19-20页 |
| ·转基因水稻的获得及其分子鉴定 | 第20-21页 |
| ·W 盒驱动的 GUS 基因表达对生物胁迫的应答 | 第21-22页 |
| ·W 盒驱动的GUS 基因表达对稻瘟病病原菌侵染的应答 | 第21页 |
| ·W 盒驱动的GUS 基因表达对稻纵卷叶螟取食的应答 | 第21-22页 |
| ·W 盒驱动的 GUS 基因表达对非生物逆境的应答 | 第22-24页 |
| ·W 盒驱动的GUS 基因表达对机械损伤的应答 | 第22-23页 |
| ·W 盒驱动的GUS 基因表达对盐、低温胁迫及PEG 处理的应答 | 第23-24页 |
| ·W 盒驱动的 GUS 基因表达对不同的外源激素处理的应答 | 第24-25页 |
| ·讨论 | 第25-28页 |
| 3 DRE 介导的信号途径在水稻应答非生物逆境胁迫中的作用分析 | 第28-35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9-33页 |
| ·含2DRE 盒诱导型启动子瞬间表达载体和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 第29页 |
| ·转基因水稻的获得及其分子鉴定 | 第29-30页 |
| ·DRE 盒驱动的GUS 基因表达对各种非生物逆境的应答 | 第30-33页 |
| ·DRE 盒驱动的GUS 基因表达对不同的外源激素处理的应答 | 第33页 |
| ·讨论 | 第33-35页 |
| 4 S 盒介导的信号途径在水稻应答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中的作用分析 | 第35-43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5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5-43页 |
| ·含25 盒诱导型启动子瞬间表达载体和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 第35-36页 |
| ·转基因水稻的获得及其分子鉴定 | 第36-38页 |
| ·S 盒对稻纵卷叶螟和稻瘟病等生物逆境胁迫的应答 | 第38-39页 |
| ·S 盒对各种非生物逆境胁迫的应答作用分析 | 第39-42页 |
| ·S 盒对外源激素处理的应答作用分析 | 第42-43页 |
| ·讨论 | 第43页 |
| 5 诱导型合成启动子的构建与遗传转化 | 第43-46页 |
| ·诱导型合成启动子的构建 | 第43-44页 |
| ·转基因水稻的获得及其分子鉴定 | 第44-46页 |
| 6 结论 | 第46-48页 |
| ·W 盒、DRE 盒和S 盒在水稻中作用 | 第46-47页 |
| ·本研究结果的应用前景及后续工作展望 | 第47-48页 |
| ·应用前景 | 第47页 |
| ·后续工作的进展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6页 |
| 附录 | 第56-68页 |
| 附录 1 本研究中所使用的载体 | 第56-58页 |
| 附录 2 缩略词及英汉对照 | 第58-59页 |
| 附录 3 实验方法 | 第59-66页 |
| 附录 4 DNA Marker 示意图 | 第66-67页 |
| 附录5 培养基成分 | 第67-68页 |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