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凡例 | 第9-10页 |
第一章 概论 | 第10-40页 |
第一节《考工记》研究综述 | 第10-15页 |
第二节《考工记》成书年代 | 第15-18页 |
第三节 兵器的起源、发展 | 第18-22页 |
第四节《考工记》中的兵器内容 | 第22-30页 |
第五节 研究路径 | 第30-34页 |
第六节 研究价值 | 第34-40页 |
一、《考工记》兵器研究与名物研究 | 第34-35页 |
二、《考工记》兵器研究与考古学研究 | 第35-36页 |
三、《考工记》兵器研究与辞书编纂 | 第36-40页 |
第二章 青铜合金冶铸技术 | 第40-46页 |
第一节《攻金之工》 | 第40-45页 |
一、"金"的含义 | 第40页 |
二、"金""锡"之比例 | 第40-42页 |
三、"金锡半"解 | 第42-43页 |
四、从《攻金之工》看《築氏》《冶氏》两篇的一处错乱 | 第43-45页 |
第二节《(?)氏》 | 第45-46页 |
第三章 长兵器 | 第46-109页 |
第一节 斧钺类 | 第46-53页 |
一、斧斤 | 第46-48页 |
二、钺 | 第48-52页 |
三、戚 | 第52-53页 |
第二节 戈戟 | 第53-85页 |
一、戈的演变 | 第53-56页 |
二、《冶氏》(一)词语札记 | 第56-64页 |
三、戟的演变 | 第64-71页 |
四、《冶氏》(二)词语札记 | 第71-74页 |
五、戈戟之柲 | 第74-81页 |
六、戈戟之鐏 | 第81-85页 |
第三节 矛殳 | 第85-109页 |
一、矛的演变 | 第85-87页 |
二、《廬人》(一)词语札记 | 第87-91页 |
三、矛之矜 | 第91-93页 |
四、矛之镦 | 第93-94页 |
五、殳的演变与定名 | 第94-106页 |
六、《廬人》(二)词语札记 | 第106-109页 |
第四章 短兵器 | 第109-141页 |
第一节 劍 | 第109-136页 |
一、劍的演变 | 第109-113页 |
二、古劍形制 | 第113-117页 |
三、《桃氏》词语札记 | 第117-124页 |
四、劍鞘、劍盒及出土实物 | 第124-127页 |
五、玉具劍及其部位名称 | 第127-135页 |
六、复合劍 | 第135-136页 |
第二节 刀 | 第136-141页 |
一、刀的演变 | 第136-140页 |
二、《考工记》与"刀"相关词语札记 | 第140-141页 |
第五章 远射兵器 | 第141-261页 |
第一节 弓 | 第142-209页 |
一、弓的演变 | 第142-144页 |
二、《弓人》词语札记 | 第144-186页 |
三、辨"有缘之弓""无缘之弓",兼谈弭之形制与功用 | 第186-196页 |
四、辨"往体""来体" | 第196-200页 |
五、弓形器 | 第200-209页 |
第二节 弩 | 第209-217页 |
一、弩的起源与演变 | 第209-215页 |
二、承弓器 | 第215-217页 |
第三节 矢 | 第217-244页 |
一、矢镞的演变 | 第217-223页 |
二、《冶氏》(三)词语札记 | 第223-225页 |
三、《矢人》词语札记 | 第225-244页 |
第四节 盛弓矢之器 | 第244-250页 |
一、盛弓矢之器 | 第244-246页 |
二、箙的出土实物 | 第246-250页 |
第五节 射侯(附) | 第250-261页 |
一、侯的形制 | 第250-257页 |
二、《梓人》词语札记 | 第257-261页 |
第六章 防护器具 | 第261-288页 |
第一节 甲胄 | 第261-283页 |
一、甲胄的演变 | 第261-267页 |
二、《函人》词语札记 | 第267-279页 |
三、《鲍人》词语札记 | 第279-283页 |
第二节 盾 | 第283-288页 |
盾的演变 | 第283-288页 |
结语 | 第288-296页 |
参考文献 | 第296-314页 |
索引 | 第314-3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