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1 前言综述 | 第10-22页 |
| ·自我研究概述 | 第10-12页 |
| ·自我的分类 | 第10-11页 |
| ·自我优势效应 | 第11-12页 |
| ·自我面孔加工概述 | 第12-18页 |
| ·自我面孔加工的行为研究 | 第12-13页 |
| ·自我面孔加工的ERP 研究 | 第13-14页 |
| ·自我面孔加工的神经心理学和fMRI 研究 | 第14-15页 |
| ·自我面孔加工与注意 | 第15-18页 |
| ·参照框架在自我研究中的作用 | 第18-22页 |
| ·参照框架概述 | 第18页 |
| ·自我与第一人称视角 | 第18-20页 |
| ·自我与第三人称视角 | 第20-22页 |
| 2 问题提出 | 第22-25页 |
| 3 研究一自我参照框架决定了自我面孔优势的出现 | 第25-31页 |
| ·问题提出 | 第25-26页 |
| ·实验1 外显面孔再认任务中自我参照框架对自我面孔优势的影响 | 第26-27页 |
| ·研究方法 | 第26页 |
| ·结果分析 | 第26-27页 |
| ·实验2 内隐面孔感知任务中自我参照框架对自我面孔优势的影响 | 第27-29页 |
| ·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 ·结果分析 | 第28-29页 |
| ·讨论 | 第29-31页 |
| 4 研究二自我参照框架促进他人相关信息的加工 | 第31-40页 |
| ·问题提出 | 第31-32页 |
| ·实验3 外显再认任务中自我参照框架对朋友背转面孔加工的影响 | 第32-37页 |
| ·研究方法 | 第32-33页 |
| ·结果分析 | 第33-37页 |
| ·实验4 内隐面孔感知任务中自我参照框架对朋友背转面孔加工的影响 | 第37-38页 |
| ·研究方法 | 第37页 |
| ·结果分析 | 第37-38页 |
| ·讨论 | 第38-40页 |
| 5 研究三参照框架调控自我效应:来自ERP 的证据 | 第40-52页 |
| ·问题提出 | 第40-41页 |
| ·实验5 不同参照框架下自我面孔优势的ERP 研究 | 第41-46页 |
| ·研究方法 | 第41-42页 |
| ·结果分析 | 第42-46页 |
| ·实验6 背转面孔识别中自我优势的ERP 研究 | 第46-50页 |
| ·研究方法 | 第46-47页 |
| ·结果分析 | 第47-50页 |
| ·讨论 | 第50-52页 |
| 6 研究四自我面孔识别优势的神经机制研究 | 第52-63页 |
| ·问题提出 | 第52-53页 |
| ·实验7 自我参照框架下自我面孔识别优势的神经机制研究 | 第53-63页 |
| ·研究方法 | 第53-54页 |
| ·结果分析 | 第54-63页 |
| 7 总讨论 | 第63-69页 |
| ·自我面孔识别优势反映了第一人称视角的信息加工过程 | 第63-65页 |
| ·参照框架调控自我面孔和朋友面孔的加工 | 第65-66页 |
| ·自我面孔识别优势的神经机制 | 第66-69页 |
| 8 结论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 后记 | 第76-77页 |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