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0页 |
| 主要符号缩略表 | 第10-11页 |
| 前言 | 第11-12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 ·磷效率的差异 | 第12页 |
| ·磷在植物体内含量、分布和形态 | 第12-13页 |
| ·含量 | 第12-13页 |
| ·分布 | 第13页 |
| ·形态 | 第13页 |
| ·磷在作物生长中的作用 | 第13-14页 |
| ·磷是构成植物体内许多物质的重要元素 | 第13-14页 |
| ·磷在作物新陈代谢中的作用 | 第14页 |
| ·提高作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 第14页 |
| ·作物在低磷胁迫下的适应性反映 | 第14-19页 |
| ·根系形态学和生理学变化 | 第14-16页 |
| ·根际PH值和根系分泌物对磷营养的影响 | 第16页 |
| ·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分配 | 第16-17页 |
| ·酸性磷酸酶与土壤磷的活化 | 第17页 |
| ·膜脂过氧化和保护酶活性的变化 | 第17-18页 |
| ·VA菌根对土壤磷的活化 | 第18页 |
| ·根系吸收动力学 | 第18-19页 |
| ·立题意义 | 第19页 |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0-24页 |
| ·实验材料 | 第20-21页 |
| ·供试土壤 | 第20页 |
| ·供试材料 | 第20-21页 |
| ·大麦苗期磷高效资源筛选材料 | 第20页 |
| ·进行生理特性研究的材料和全生育期验证材料 | 第20-21页 |
| ·试验设计与方法 | 第21页 |
| ·大麦苗期磷高效资源筛选(水培试验) | 第21页 |
| ·进行生理特性研究(砂培试验) | 第21页 |
| ·全生育期验证(土培试验) | 第21页 |
| ·测定内容与方法 | 第21-23页 |
| ·根系形态指标的测定 | 第21页 |
| ·叶绿素含量的的测定 | 第21-22页 |
| ·丙二醛含量的测定 | 第22页 |
| ·POD活性的测定 | 第22页 |
| ·SOD活性的测定 | 第22-23页 |
| ·CAT活性的测定 | 第23页 |
| ·植株全磷含量的测定 | 第23页 |
| ·计算方法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4-41页 |
| ·大麦苗期磷高效资源筛选 | 第24-27页 |
| ·磷营养对不同大麦基因型生物量、根冠比、磷含量和磷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24-26页 |
| ·不同大麦基因型对施磷和不施磷的反应 | 第26页 |
| ·磷高效基因型大麦的筛选 | 第26-27页 |
| ·小结 | 第27页 |
| ·不同磷效率大麦品种生理生化特性的差异研究 | 第27-34页 |
| ·缺磷胁迫下不同磷效率大麦品种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 | 第27-28页 |
| ·缺磷胁迫下不同磷效率大麦品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变化 | 第28-29页 |
| ·缺磷胁迫下不同磷效率大麦品种过氧化物酶(POD)含量的变化 | 第29页 |
| ·缺磷胁迫下不同磷效率大麦品种过氧化氢酶(CAT)含量的变化 | 第29-30页 |
| ·缺磷条件下不同磷效率大麦品种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 第30-31页 |
| ·缺磷条件下不同磷效率大麦品种总根长、最大根长、总根数的差异 | 第31-33页 |
| ·缺磷条件下不同磷效率大麦品种根体积的变化 | 第33-34页 |
| ·小结 | 第34页 |
| ·不同磷效率大麦品种各生育期磷营养特性 | 第34-41页 |
| ·缺磷条件下不同磷效率大麦品种各生育期干物重的变化 | 第34-35页 |
| ·缺磷条件下不同磷效率大麦品种各生育期植株磷含量的变化 | 第35-36页 |
| ·缺磷条件下不同磷效率大麦品种各生育期植株磷累积量的变化 | 第36-38页 |
| ·缺磷条件下不同磷效率大麦品种各生育期植株磷利用效率的变化 | 第38-39页 |
| ·小结 | 第39-41页 |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1-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50页 |
| 附录 | 第50-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作者简介 | 第52-53页 |
| 导师评阅表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