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羽毛针禾种群生态功能与建群机制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前言第9-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17页
   ·引言第10页
   ·克隆植物简介第10-11页
   ·克隆植物种群生态学研究进展第11-12页
   ·丛生型物研究进展第12-15页
     ·丛生型克隆植物的种群结构第12-13页
     ·丛生型克隆植物的生理整合作用第13-14页
     ·丛生型克隆植物的形态可塑性第14页
     ·丛生型克隆植物的空间扩张第14页
     ·丛生型克隆植物的种群评述与展望第14-15页
   ·羽毛针禾研究进展第15页
   ·研究意义第15-17页
第二章 研究方法简介第17-19页
   ·点格局分析第17页
   ·半方差分析第17-19页
第三章 从空间异质性分析羽毛针禾生态功能第19-25页
   ·引言第19页
   ·研究区概况第19页
   ·研究方法第19-20页
     ·样地设置与数据采集第19页
     ·数据分析第19-20页
     ·半方差函数及其生态意义第20页
   ·结果与分析第20-23页
     ·羽毛针禾积沙能力分析第20-21页
     ·两个植物种群的空问分布格局第21页
     ·空间异质性的程度第21-22页
     ·空间异质性的尺度第22-23页
     ·空间异质性的组成第23页
     ·各向异性分析第23页
   ·结论与讨论第23-25页
第四章 羽毛针禾种群中尺度分布格局及利它作用第25-32页
   ·前言第25页
   ·材料与方法第25-26页
     ·研究区概况第25-26页
     ·样地调查第26页
     ·羽毛针禾种群大小株丛划分第26页
     ·中尺度的种群分布格局第26页
   ·结果与分析第26-30页
     ·样地内三个优势种群的分布点图第26-28页
     ·羽毛针禾种群的分布格局分析第28页
     ·羽毛针禾种群不同大小株丛问空间关联性第28-30页
     ·白皮沙拐枣和白梭梭两个种群的分布格局第30页
     ·羽毛针禾和两个木本植物种群的空间关联性第30页
   ·讨论第30-32页
     ·羽毛针禾中尺度分布格局好不同繁殖方式对种群的贡献第30-31页
     ·羽毛针禾对其它物种的利它作用第31-32页
第五章 羽毛针禾土壤化学性质测定以及土壤种子库研究第32-35页
   ·土壤样品采集第32页
   ·土壤种子库取样及萌发第32页
   ·测定方法第32-33页
     ·土壤有机质测定第32页
     ·土壤水溶性盐及pH测定第32-33页
   ·结果与分析第33-35页
     ·羽毛针禾土壤化学性质第33-34页
     ·羽毛针禾土壤种子库第34-35页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第35-37页
   ·讨论第35页
     ·羽毛针禾种群的生态功能第35页
     ·羽毛针禾种群的建群机制第35页
   ·结论第35-37页
参考文献第37-42页
致谢第42-43页
作者简介第43-44页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天山北坡十字花科六种短命植物种群适应与果实多态的关系研究
下一篇:凝集素在绵羊种布鲁氏菌019株侵染小鼠巨噬细胞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