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圈对我国新城建设的作用机制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5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商圈成为现代商业发展的大趋势 | 第12页 |
·我国已进入新城全面化建设时期 | 第12-13页 |
·我国新城商圈建设的紧迫性 | 第13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5页 |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范围及概念界定 | 第15-19页 |
·商圈 | 第15-17页 |
·新城 | 第17-18页 |
·作用机制 | 第18-1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9-20页 |
·国内相关研究 | 第20-22页 |
·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22-25页 |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23-25页 |
第2章 商圈与我国新城建设的基础研究 | 第25-48页 |
·我国新城的阶段特征及建设类型 | 第25-29页 |
·我国新城发展的演化阶段 | 第25-26页 |
·我国新城建设的特点 | 第26-27页 |
·新时期我国新城的类型 | 第27-29页 |
·商圈内涵及特征 | 第29-35页 |
·商圈的内涵解析 | 第29-32页 |
·商圈的发展过程 | 第32-34页 |
·现代商圈的特点 | 第34-35页 |
·城市对商圈的外部影响 | 第35-38页 |
·城市人口的规模与分布 | 第36页 |
·城市经济水平与文化特征 | 第36-37页 |
·城市交通的延伸与完善 | 第37-38页 |
·城市空间格局的调整与变迁 | 第38页 |
·我国适合建设商圈的新城发展条件 | 第38-43页 |
·母城的发展阶段进入郊区化 | 第39-40页 |
·新城具备一定的规模 | 第40-42页 |
·处于城市主要空间扩展方向 | 第42-43页 |
·政策力与市场力相平衡 | 第43页 |
·我国新城建设中商圈面临的问题 | 第43-47页 |
·建设前保障性配套服务欠缺 | 第43-45页 |
·规划时对规模和定位考虑不足 | 第45-46页 |
·与新城建设存在时空冲突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3章 商圈对新城建设的作用要素 | 第48-73页 |
·对内生型新城的辅助与配合作用 | 第48-52页 |
·商圈对杭州钱江新城建设的作用 | 第48-50页 |
·商圈对日本六本木新城建设的作用 | 第50-51页 |
·内生型新城商圈建设作用的比较分析 | 第51-52页 |
·对外溢型新城的平衡与提升作用 | 第52-57页 |
·商圈对上海浦东新区建设的作用 | 第52-54页 |
·商圈对法国马恩拉瓦莱新城建设的作用 | 第54-57页 |
·外溢型新城商圈建设作用的比较分析 | 第57页 |
·对跳跃型新城的策动与激活作用 | 第57-66页 |
·商圈对天津泰达新城建设的作用 | 第57-61页 |
·商圈对上海松江新城建设的作用 | 第61-63页 |
·商圈对日本多摩新城建设的作用 | 第63-65页 |
·跳跃型新城商圈建设作用的比较分析 | 第65-66页 |
·商圈对新城建设的综合作用 | 第66-69页 |
·吸纳人口导入与促进城市化进程 | 第66-67页 |
·催化产业提升与推动区域经济增长 | 第67页 |
·强化市场调节与拉动土地开发 | 第67-68页 |
·推进成长时序与实现突破发展 | 第68-69页 |
·商圈对新城建设作用的要素构成 | 第69-72页 |
·人口导入 | 第69-70页 |
·产业关联 | 第70页 |
·土地增值 | 第70-71页 |
·阶段演化 | 第71-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4章 商圈对新城建设的作用途径 | 第73-106页 |
·商圈促进新城人口导入的顺利推进 | 第73-81页 |
·新城人口迁移现状 | 第73-75页 |
·商圈吸纳迁移人口 | 第75-76页 |
·商圈带动新城劳动力就业 | 第76-80页 |
·三类新城人口导入特征与商圈服务需求比较 | 第80-81页 |
·商圈联动新城产业发挥效应 | 第81-91页 |
·商圈的总体产业效应 | 第81-82页 |
·与相关服务行业的有效串联 | 第82-87页 |
·与新城已有制造产业的服务链接 | 第87-88页 |
·与新城房地产业的直接关联 | 第88-90页 |
·三类新城商圈与产业关联要求的比较 | 第90-91页 |
·商圈拉动新城土地的有效增长 | 第91-96页 |
·土地价值的演变过程 | 第91-92页 |
·对新城土地增值的空间影响 | 第92-93页 |
·对新城土地增值的阶段影响 | 第93-95页 |
·三类新城土地增值过程与商圈影响比较 | 第95-96页 |
·商圈影响新城成长演化的规律性推进 | 第96-105页 |
·新城成长阶段分析 | 第96-97页 |
·商圈与新城成长曲线分析 | 第97-101页 |
·新城初建期建设与商圈作用关系 | 第101-102页 |
·新城发展期建设与商圈作用关系 | 第102-103页 |
·新城平稳期建设与商圈作用关系 | 第103-104页 |
·三类新城成长演化与商圈形成特征比较 | 第104-105页 |
·本章小结 | 第105-106页 |
第5章 商圈促进新城建设的行动策略 | 第106-123页 |
·初建期合理规划商圈,完善新城商业配套 | 第106-112页 |
·合理判别新城对商圈的建设需求 | 第106-107页 |
·前期科学规划与后期保障配套服务 | 第107-109页 |
·紧密配合新城的交通建设进度 | 第109-111页 |
·立足于商圈建设的“门槛值” | 第111-112页 |
·发展期注重商圈的产业协同,形成新城自身发展动力 | 第112-118页 |
·聚集要素扩大商圈容量 | 第112-113页 |
·完备商圈的建设内容 | 第113-114页 |
·构建商圈的多产业协作 | 第114-116页 |
·促进新城人口的再增长 | 第116-118页 |
·平稳期推动商圈升级,助力新城高效运转 | 第118-121页 |
·提升商圈的土地产出效能 | 第118-119页 |
·推动商圈的服务功能升级 | 第119-120页 |
·辐射周边与带动区域增长 | 第120-121页 |
·本章小结 | 第121-123页 |
结论 | 第123-125页 |
参考文献 | 第125-13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30-132页 |
致谢 | 第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