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3页 |
Abstract | 第13-17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7-34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7-20页 |
·研究背景 | 第17-18页 |
·研究意义 | 第18-20页 |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研究目标 | 第20页 |
·研究对象和内容 | 第20-21页 |
·结构框架 | 第21-23页 |
·论文框架 | 第21-22页 |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 第23-24页 |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数据来源 | 第24页 |
·可能的创新之处和研究不足 | 第24-25页 |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24-25页 |
·研究不足之处 | 第25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及评述 | 第25-34页 |
·产业安全的相关研究 | 第25-27页 |
·贸易救济经济效应方面的相关研究 | 第27-30页 |
·Atpsm模型在研究消减补贴的影响方面的运用 | 第30-31页 |
·倾销与产业损害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 | 第31-34页 |
第2章 贸易救济的理论基础与概述 | 第34-47页 |
·贸易救济的理论基础 | 第34-36页 |
·重商主义的理论 | 第34页 |
·幼稚工业保护理论 | 第34-35页 |
·凯恩斯的保护贸易学说 | 第35页 |
·战略性贸易保护理论 | 第35-36页 |
·福利经济学理论 | 第36页 |
·贸易救济的概述 | 第36-46页 |
·贸易救济的含义 | 第36-37页 |
·贸易救济的分类、实施条件及比较 | 第37-39页 |
·贸易救济的经济效应 | 第39-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3章 我国油料产业安全的现状分析 | 第47-59页 |
·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设定 | 第47-48页 |
·产业主体功能 | 第47页 |
·产业控制力 | 第47页 |
·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 第47-48页 |
·我国油料产业安全状况评价 | 第48-58页 |
·产业主体功能分析 | 第48-51页 |
·产业控制业力分析 | 第51-55页 |
·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 | 第55-57页 |
·我国油料产业安全状况的指标体系评价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4章 我国油料产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分析 | 第59-72页 |
·进口油料产品的竞争优势分析 | 第59-62页 |
·进口油料产品价格较低 | 第59-61页 |
·进口油料在出油率等品质方面存在优势 | 第61-62页 |
·国内贸易政策对我国油料产业的影响分析 | 第62-66页 |
·我国油料贸易政策回顾以及解读 | 第62-63页 |
·现行贸易政策对我国油料产业的影响 | 第63-66页 |
·WTO规则对我国油料产业的影响分析 | 第66-71页 |
·乌拉圭回合的《农业协议》 | 第66-68页 |
·多哈回合 | 第68-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5章 贸易救济对我国油料产业的影响分析 | 第72-95页 |
·"两反一保"及技术壁垒的贸易限制效应对我国油料产业的影响 | 第72-85页 |
·积极影响 | 第72-84页 |
·消极影响分析 | 第84-85页 |
·反补贴、反倾销的贸易调查效应对我国油料产业安全的影响 | 第85-88页 |
·其它贸易救济措施对我国油料产业的影响 | 第88-94页 |
·消费者行为模型 | 第89-91页 |
·基于我国大豆油市场调查数据的分析 | 第91-93页 |
·小结 | 第93-94页 |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第6章 我国油料产品实施贸易救济的合理性分析 | 第95-112页 |
·对油料产品进口实施"两反一保"的合理性分析 | 第95-109页 |
·损害行为 | 第95-103页 |
·国内产业损害 | 第103-105页 |
·因果关系 | 第105-109页 |
·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合理性分析 | 第109-111页 |
·转基因成分 | 第109-110页 |
·其他指标 | 第110-111页 |
·本章小结 | 第111-112页 |
第7章 我国油料产业贸易救济体系的完善 | 第112-122页 |
·我国现行贸易救济体系存在的问题 | 第112-114页 |
·法律体系不完善 | 第112页 |
·组织体系存在缺陷 | 第112-113页 |
·信息咨询服务体系的缺陷 | 第113页 |
·缺乏大量与贸易救济工作相适应的复合型人才 | 第113-114页 |
·农业贸易救济工作明显滞后 | 第114页 |
·国际贸易救济体系的借鉴与启示 | 第114-118页 |
·美国的贸易救济体系 | 第114-115页 |
·日本的贸易救济体系 | 第115-116页 |
·加拿大的贸易救济体系 | 第116页 |
·印度的贸易救济体系 | 第116-117页 |
·美国、加拿大、日本和印度的贸易救济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 第117-118页 |
·完善我国油料产业贸易救济体系的原则与途径 | 第118-122页 |
·贸易救济体系的完善途径 | 第118-120页 |
·完善我国油料产业贸易救济体系的原则 | 第120-122页 |
第8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122-126页 |
·基本结论 | 第122-124页 |
·我国油料产业安全处于危机状态 | 第122页 |
·现行国内政策和WTO规则无助于我国油料产业走出困境 | 第122-123页 |
·贸易救济措施能较有效的保护我国油料产业 | 第123页 |
·我国油料产品在一些贸易救济措施上有足够的实施依据 | 第123页 |
·我国油料产业的贸易救济体系还有很大的完善空间 | 第123-124页 |
·政策建议 | 第124-126页 |
·及时采取适合的贸易救济方式保护国内油料产业 | 第124页 |
·不断完善我国油料产品的贸易救济体系 | 第124页 |
·加大对国内油料生产的扶持力度 | 第124-125页 |
·加强我国油料产业的科技支撑能力建设 | 第125页 |
·完善油料产品的市场调控,科学引导社会消费 | 第125-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39页 |
附表 | 第139-147页 |
攻读博士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147-148页 |
致谢 | 第148-1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