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G蛋白不同亚基和小G蛋白参与小麦抗叶锈病反应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1 引言第10-20页
   ·植物G 蛋白第10-15页
     ·异三聚体G 蛋白第10-14页
     ·小G 蛋白第14-15页
   ·荧光定量PCR 技术在植物上的应用第15-16页
   ·植物体内的抗病蛋白及活性氧代谢第16-19页
     ·几丁质酶与植物的抗病性第16-17页
     ·β-1,3-葡聚糖酶与植物的抗病性第17页
     ·几丁质酶与β-1,3-葡聚糖酶的协同作用第17-18页
     ·活性氧迸发与植物的抗病性第18-19页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第19-20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0-31页
   ·材料第20-21页
     ·供试小麦品种和菌种第20页
     ·植物材料的培养、处理与取样第20页
     ·实验所用主要试剂第20页
     ·实验所用主要仪器第20-21页
   ·方法第21-31页
     ·异三聚体G 蛋白α,β亚基和小G 蛋白Ra62 的基因表达量检测第21-27页
     ·活性氧及抗病蛋白活性测定第27-31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1-39页
   ·小麦与叶锈菌典型的亲和与非亲和互作组合第31页
   ·异三聚体G 蛋白与小G 蛋白的基因表达量检测第31-33页
     ·小麦叶片总RNA 的检测第31-32页
     ·反转录产物检测第32页
     ·基因扩增片段的克隆、测序第32-33页
   ·实时定量PCR 分析结果第33-37页
     ·用2-~(△△C)T 方法进行相对定量有效性假设的验证第33-35页
     ·异三聚体G 蛋白α亚基基因的定量分析第35页
     ·异三聚体G 蛋白β亚基基因的定量分析第35-36页
     ·小G 蛋白Ra62 的基因定量分析第36-37页
   ·活性氧代谢和抗病蛋白的测定第37-39页
4 讨论第39-41页
   ·小麦与叶锈菌互作中G 蛋白基因表达的差异第39页
   ·实时定量PCR 实验中小麦内参基因的选择第39-40页
   ·小麦与叶锈菌互作过程中G 蛋白对活性氧产生速率和抗病蛋白的影响第40页
   ·展望与计划第40-41页
5 结论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52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2-53页
作者简历第53-54页
致谢第54-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60个中国小麦品种抗叶锈性分析
下一篇:小麦—冰草易位系5112-4中抗白粉病基因PmAc的遗传及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