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0-23页 |
·自尊 | 第11-15页 |
·自尊的界定 | 第11-12页 |
·自尊的结构 | 第12-13页 |
·自尊的测量 | 第13-14页 |
·自尊的功能 | 第14-15页 |
·自我评价 | 第15-16页 |
·自我评价的概念 | 第15页 |
·自我评价的产生理论 | 第15页 |
·自我评价的功能 | 第15-16页 |
·有关自我评价的研究 | 第16页 |
·人际关系 | 第16-19页 |
·人际关系的界定 | 第16页 |
·人际关系的理论 | 第16-18页 |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意义 | 第18页 |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现状 | 第18-19页 |
·自尊与人际关系的研究概况 | 第19-22页 |
·自尊与人际关系的理论 | 第19-20页 |
·自尊与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 | 第20-22页 |
·自尊与自我评价的研究概况 | 第22-23页 |
第2章 问题提出 | 第23-24页 |
第3章 研究设计 | 第24-28页 |
·研究目的 | 第24页 |
·研究意义 | 第24-25页 |
·理论意义 | 第24页 |
·现实意义 | 第24-25页 |
·研究假设 | 第25页 |
·研究方法 | 第25-28页 |
·被试的选取 | 第25页 |
·测量工具 | 第25-27页 |
·施测过程 | 第27-28页 |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8-40页 |
·各变量的统计描述 | 第28页 |
·各变量对自尊、自我评价、人际关系、提名率的显著性检验 | 第28-31页 |
·性别对自尊、自我评价、人际关系、提名率的显著性检验 | 第28-29页 |
·家庭住址对自尊、自我评价、人际关系、提名率的显著性检验 | 第29-30页 |
·专业对自尊、自我评价、人际关系、提名率的显著性检验 | 第30-31页 |
·年级对自尊、自我评价、人际关系、提名率的显著性检验 | 第31页 |
·自尊、自我评价与人际关系的关系研究 | 第31-34页 |
·自尊、自我评价与人际关系的相关分析 | 第31-33页 |
·高低自尊组在自我评价两维度、人际关系四个维度、提名率上的差异检验 | 第33-34页 |
·高低自我评价组在人际关系四个维度及提名率上的差异检验 | 第34页 |
·自评人际关系高低分组在提名率上的差异检验 | 第34页 |
·各变量对人际关系的预测作用 | 第34-35页 |
·自尊、自我评价、人际关系的路径分析 | 第35-40页 |
第5章 讨论与建议 | 第40-46页 |
·各变量对自尊、自我评价、人际关系以及提名率的影响 | 第40-41页 |
·自尊、自我评价与人际关系、提名率的相关分析 | 第41-43页 |
·各变量对人际关系的预测作用 | 第43页 |
·自尊、自我评价与人际关系的路径分析 | 第43-44页 |
·本研究可能存在的不足 | 第44页 |
·建议 | 第44-46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附录 | 第49-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