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2页 |
1 辣椒脉斑驳病毒病在辣椒生产中的地位 | 第11-12页 |
·辣椒的分布与分类 | 第11-12页 |
·辣椒的病毒病的危害与种类 | 第12页 |
2 ChiVMV的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寄主症状 | 第12页 |
·病毒形态 | 第12-13页 |
·传播方式 | 第13页 |
·株系分化 | 第13-14页 |
·基因组结果研究 | 第14-16页 |
3 ChiVMV的检测技术 | 第16-19页 |
·生物学检测 | 第17页 |
·电子显微镜技术 | 第17页 |
·血清学检测 | 第17-18页 |
·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 | 第18-19页 |
·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RNA)电泳技术 | 第19页 |
4 辣椒脉斑驳病毒病的防治 | 第19-20页 |
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0-21页 |
6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第二章 ChiVMV-WC分离物基因组克隆与序列分析 | 第22-4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2-35页 |
·材料 | 第22-23页 |
·植物材料 | 第22页 |
·菌株与载体质粒 | 第22-23页 |
·主要试剂 | 第23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3页 |
·方法 | 第23-35页 |
·全基因组扩增引物设计 | 第23-24页 |
·病样总RNA提取 | 第24-25页 |
·第一链cDNA的合成 | 第25页 |
·部分序列PCR扩增与3’-末端序列扩增 | 第25-26页 |
·PCR产物回收 | 第26页 |
·连接反应 | 第26-27页 |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27页 |
·连接产物的转化 | 第27页 |
·菌落PCR鉴定重组质粒 | 第27-28页 |
·质粒DNA的小量提取 | 第28页 |
·序列测定与基因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8-29页 |
·CP基因序列的扩增 | 第29页 |
·PCR产物的回收 | 第29页 |
·PCR产物及pET载体酶切回收 | 第29页 |
·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9-30页 |
·E.coli DH5a感受态的制备 | 第30页 |
·转化 | 第30页 |
·菌落PCR鉴定重组质粒 | 第30页 |
·重组质粒DNA的大量提取 | 第30-31页 |
·双酶切鉴定 | 第31页 |
·测序 | 第31页 |
·E.coli Rosetta(DE3)感受态的制备 | 第31页 |
·转化 | 第31页 |
·重组表达质粒的诱导表达 | 第31-32页 |
·SDS-PAGE电泳 | 第32页 |
·考马斯亮蓝染色及脱色 | 第32-33页 |
·表达产物的可溶性分析及纯化 | 第33页 |
·纯化蛋白浓度的测定 | 第33页 |
·抗血清的制备 | 第33-34页 |
·ID-ELISA方法测定血清的效价 | 第34页 |
·Western blot鉴定 | 第34-35页 |
·田间样品检测 | 第3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5-45页 |
·基因组结构分析 | 第35-37页 |
·系统进化分析及分类地位的确定 | 第37-39页 |
·CP基因的扩增 | 第39-40页 |
·重组质粒pET30b-ChiVMV CP的双酶切鉴定 | 第40页 |
·重组质粒pET30b-ChiVMV CP的诱导表达 | 第40-41页 |
·融合蛋白的可溶性分析及纯化和定量 | 第41-42页 |
·抗血清的制备和效价测定 | 第42-43页 |
·Western blot结果分析 | 第43-44页 |
·田间样品检测 | 第44-45页 |
3 讨论 | 第45-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附录A 缩略词 | 第54-55页 |
附录B 常用试剂及缓冲液的配制 | 第55-58页 |
附录C ChiVMV-WC分离物基因组序列测定结果 | 第58-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