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数字化平台的设计及构建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24页 |
·种子植物的基本概念 | 第10页 |
·种子植物的概念 | 第10页 |
·种子植物的分类 | 第10页 |
·植物多样性的基本概念 | 第10-14页 |
·植物多样性 | 第10-11页 |
·植物物种多样性 | 第11页 |
·种子植物分类的依据 | 第11页 |
·种子植物分类的方法 | 第11页 |
·种子植物分类单位 | 第11页 |
·裸子植物的分类系统 | 第11-13页 |
·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 | 第13-14页 |
·植物多样性相关理论 | 第14页 |
·植物学 | 第14页 |
·植物形态学 | 第14页 |
·植物分类学 | 第14页 |
·网络时代 | 第14-15页 |
·网络时代的定义 | 第14页 |
·网络时代的特性 | 第14-15页 |
·网络时代的植物数字化平台 | 第15-20页 |
·世界植物数字化平台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15-17页 |
·中国植物数字化平台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17-20页 |
·湖南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数字化平台的研究概述 | 第20-24页 |
·湖南植物概述 | 第20-21页 |
·湖南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数字化平台研究概述 | 第21-24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资料整理 | 第24页 |
·湖南种子植物图库模块资料整理 | 第24页 |
·湖南种子植物标本信息模块资料整理 | 第24页 |
·湖南种子植物交流平台模块资料整理 | 第24页 |
·课后互动学习模块资料整理 | 第24页 |
·教研室简介模块资料整理 | 第24页 |
·软件选择 | 第24-26页 |
·数据库程序的选择 | 第24-25页 |
·构建网站的工具选择 | 第25页 |
·植物学交流论坛程序的选择 | 第25-26页 |
3 模块设计 | 第26-53页 |
·湖南种子植物图库模块设计 | 第26-33页 |
·地点分类 | 第27-29页 |
·系统分类 | 第29-33页 |
·湖南种子植物标本信息模块设计 | 第33-34页 |
·湖南种子植物交流平台模块设计 | 第34-35页 |
·植物学资料 | 第34页 |
·植物图片分类与鉴赏 | 第34页 |
·植被多样性 | 第34-35页 |
·活动 | 第35页 |
·课后互动学习模块设计 | 第35-39页 |
·课程信息 | 第36-37页 |
·课程资源 | 第37-38页 |
·在线答疑 | 第38-39页 |
·教研室简介模块设计 | 第39-42页 |
·教研室简介 | 第40-41页 |
·教师简介 | 第41-42页 |
·其他相关模块的设计 | 第42-51页 |
·登录模块 | 第42-44页 |
·搜索模块 | 第44-46页 |
·管理模块 | 第46-51页 |
·总结 | 第51-53页 |
4 不足和建议 | 第53-56页 |
·程序功能拓展 | 第53-55页 |
·植物鉴定方式 | 第53页 |
·植物图片浏览安全性 | 第53-54页 |
·植物GPS坐标显示 | 第54-55页 |
·数字化平台的美化 | 第55页 |
·数字化平台的管理 | 第55-56页 |
·数据资料的输入 | 第55页 |
·数据资料的管理 | 第55页 |
·数字化平台的管理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