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试验论文--发动机试验论文

发动机台架试验过程实时监测与预警方法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23页
   ·引言第12-13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20页
     ·基于振动的发动机监测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3-14页
     ·振动限值确定方法研究现状第14-15页
     ·非平稳振动信号分析的研究现状第15-18页
     ·故障预警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20页
   ·论文研究内容第20-21页
   ·论文章节安排第21-23页
第2章 发动机试验过程监测方法研究第23-50页
   ·发动机试验系统及试验过程机构故障第23-27页
     ·发动机试验系统介绍第23-25页
     ·主运动副机构故障分析第25-26页
     ·变速箱故障分析第26-27页
   ·振动信号时域监测方法研究第27-34页
     ·信号趋势项剔除的预处理过程第27-29页
     ·时域信号及特征提取第29-30页
     ·发动机试验过程振动信号时域监测第30-34页
   ·非平稳振动信号阶比分析第34-48页
     ·机体表面振动信号频域特性分析第35-37页
     ·阶比分析定义第37页
     ·阶比分析的原理第37-38页
     ·计算阶比跟踪(COT)第38-43页
     ·机构监测阶比分析第43-48页
   ·发动机工作性能参数监测第48页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3章 振动特征限值确定方法研究第50-71页
   ·影响被测机器表面振动RMS的相关参数分析第50-52页
   ·发动机工作状况分级方法研究第52-62页
     ·RMS与发动机转速、扭矩之间的关系分析第53-56页
     ·发动机工作状况分级方法第56-62页
   ·RMS限值确定方法研究第62-67页
     ·样本量大小确定第63-64页
     ·奇异数据处理第64-66页
     ·RMS上下限值确定第66-67页
   ·限值确定方法实例第67-69页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4章 多信息融合技术的预警模型第71-88页
   ·信息融合技术第71-77页
     ·信息融合技术原理第71-73页
     ·信息融合的级别第73-75页
     ·登普斯特——谢弗证据方法第75-77页
   ·基于D-S证据方法的预警过程第77-82页
     ·信号及特征提取第78-79页
     ·基本可信度分配函数确定第79-81页
     ·决策规则第81-82页
   ·预警算例第82-86页
   ·本章小结第86-88页
第5章 信号采集系统设计第88-104页
   ·发动机监测所需传感器及测点的选择第88-94页
     ·发动机监测所需信号第88页
     ·振动传感器的选择第88-93页
     ·振动信号测点的选择第93-94页
   ·信号采集系统设计第94-103页
     ·数据采集的基本原理第96-98页
     ·采样参数设定方法第98-99页
     ·数据采集系统的硬件构成第99-103页
   ·本章小结第103-104页
第6章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系统实现第104-115页
   ·虚拟仪器及软件平台第104-107页
     ·虚拟仪器概念第104-105页
     ·虚拟仪器构成第105页
     ·LabVIEW语言第105-107页
   ·发动机试验过程监测与预警总体设计第107-111页
     ·程序的层次结构第108-109页
     ·软件系统设计第109-111页
   ·监测预警子系统设计第111-114页
     ·信号采集子系统第111-112页
     ·信号分析处理子系统第112-113页
     ·数据存储子系统第113页
     ·预警子系统第113-114页
   ·本章小结第114-115页
第7章 总结与展望第115-118页
   ·全文总结第115-116页
   ·工作展望第116-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23页
致谢第123-124页
附录一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24-125页
附录二 攻读博士期间完成和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25页

论文共1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客车行驶稳定性控制的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客车信息集成控制系统配置设计中的分解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