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棉论文

棉花航天诱变芽黄突变体中棉所58Vsp的遗传及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英文缩略语表第10-11页
第一章 前言第11-22页
 1 棉花芽黄突变体的研究现状第11-16页
   ·陆地棉芽黄突变体的遗传研究第11-13页
     ·陆地棉芽黄突变体的遗传鉴定第12页
     ·芽黄基因部分同源关系第12-13页
     ·双隐性芽黄基因v16v17遗传的剂量效应第13页
   ·芽黄突变性状与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第13-16页
     ·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现状第13-14页
     ·利用指示性状生产杂种种子的可行性第14页
     ·芽黄指示性状的杂种优势利用第14-15页
     ·雄性不育系芽黄品系的利用第15-16页
 2 cDNA-AFLP研究进展第16-20页
   ·cDNA-AFLP技术的原理与应用第17-20页
     ·cDNA-AFLP技术的原理第17页
     ·cDNA-AFLP技术的应用第17-20页
   ·cDNA-AFLP技术的缺点第20页
 3 研究的意义与目的第20-21页
 4 研究路线第21-22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2-40页
 1 中棉所58Vsp的农艺性状调查及遗传学分析第22-23页
   ·试验材料第22页
   ·试验方法第22-23页
 2 中棉所58Vsp的生理生化物质测定及细胞超微结构观察第23-25页
   ·材料种植第23页
   ·叶绿素及其叶绿素合成前体物质的测定第23-25页
   ·叶绿体透射电镜第25页
 3 cDNA-AFLP第25-37页
   ·试验材料第25-26页
   ·试验方法第26-37页
     ·总RNA提取第26-27页
     ·cDNA-AFLP分析第27-33页
     ·差异片段的回收和再扩增第33-34页
     ·连接与转化第34-36页
     ·特异片段的回收和二次PCR第36-37页
     ·TDFs的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第37页
 4 相关TDFs的克隆及QRT-PCR分析第37-40页
   ·GhChlG1基因的克隆第37页
   ·基因全长cDNA序列及其编码氨基酸序列的结构特征和分子进化分析第37-38页
   ·Gh ChlG1基因的时空表达分析第38-40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40-63页
 1 中棉所58Vsp和中棉所58农艺性状及遗传学分析第40-43页
   ·棉花芽黄材料的表现情况第40-41页
   ·中棉所58Vsp芽黄性状的遗传模式第41页
   ·基因等位性鉴定第41-43页
 2 中棉所58Vsp的生理生化物质测定与细胞超微结构观察第43-50页
   ·中棉所58Vsp不同叶龄叶绿素相对含量的变化第43-45页
   ·中棉所58Vsp不同叶龄的色素含量变化第45-47页
   ·叶绿素合成前体物质含量变化分析第47页
   ·中棉所58Vsp叶绿体的超微结构分析第47-50页
 3 cDNA-AFLP第50-54页
   ·RNA的提取和ds cDNA的合成第50-51页
   ·预扩增及选择性扩增第51-52页
   ·cDNA-AFLP分析第52-53页
     ·不同基因的表达模式第52页
     ·回收、纯化二次PCR检测第52-53页
   ·特异扩增条带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第53-54页
 4 相关基因的克隆及荧光定量分析第54-63页
   ·Gh ChlG1基因全长的获得第54-55页
   ·棉花Gh ChlG1基因全长cDNA序列及其编码氨基酸序列的结构特征分析第55-57页
   ·棉花Gh ChlG1基因的同源性和分子进化分析第57-59页
   ·中棉所58Vsp和野生型中叶绿素合成酶基因的序列分析第59-62页
   ·棉花叶绿素合成酶的时空表达分析第62-63页
第四章 讨论第63-67页
 1 经航天诱变获得一份芽黄材料—中棉所58Vsp第63页
 2 叶绿体的发育程度与叶绿素含量有很大关系第63-64页
 3 cDNA-ALFP技术在棉花中进行基因表达差异的可行性第64-65页
 4 棉花叶绿素合成酶基因的效用第65-67页
第五章 全文结论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4页
致谢第74-75页
附录 BLAST部分序列比对结果第75-80页
附图1 16份芽黄材料的表型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耐高温水稻资源高温诱导表达蛋白鉴定与分析
下一篇:棉花抗细胞凋亡基因GhDAD1的克隆、定位及表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