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新唐书》列传叙事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5页
绪论第15-30页
 一、研究缘起第15-17页
 二、研究对象第17-19页
 三、《新唐书》研究综述第19-26页
 四、论文研究方法、意义及主要内容第26-30页
引言第30-35页
 一、《新唐书》编纂的历史背景第30-31页
 二、宋祁的文史观第31-35页
第一章 《新唐书》列传的叙事结构第35-72页
 第一节《新唐书》列传的时序第36-48页
 第二节《新唐书》列传的线索结构第48-64页
 第三节《新唐书》列传的网状布局第64-72页
第二章 《新唐书》列传的叙事干预(一)——指点干预与评论干预第72-87页
 第一节 《新唐书》列传中的指点干预第73-76页
 第二节 《新唐书》列传的评论干预第76-87页
第三章 《新唐书》列传的叙事干预(二)——寓论断于叙事第87-111页
 第一节 直叙人物言行第88-91页
 第二节 转换叙述声音第91-95页
 第三节 调整传主事迹第95-101页
 第四节 叙事干预与叙述者(史家)的主体意识第101-111页
第四章 互见叙事与传主形象之刻画(一)——以《新唐书》魏征形象为例第111-146页
 第一节 《新唐书·魏征传》中的魏征形象第116-120页
 第二节《新唐书》魏征传记互见文本对魏征形象刻画之作用第120-146页
第五章 互见叙事与传主形象之刻画(二)——以《新唐书》武则天形象为例第146-190页
 第一节 《新唐书·则天皇后本纪》中的武则天第146-149页
 第二节 《新唐书·则天武皇后传》中的武则天第149-154页
 第三节《新唐书》武则天传记互见文本对武则天形象刻画之作用第154-190页
第六章 《新唐书》列传中的民间叙事第190-220页
 第一节 《新唐书》列传叙事的传奇化和类型化第193-197页
 第二节 《新唐书》列传之寓论断于叙事第197-201页
 第三节 《新唐书》列传结构对民间叙事之借鉴第201-209页
 第四节 《新唐书》列传对民间叙事政治情趣之强化第209-213页
 第五节 《新唐书》列传民间叙事语言的雅化与人物语言的俗化第213-220页
第七章《新唐书》列传与唐人单篇传记文章之比较第220-244页
 第一节《吴尊师传》与《新唐书·吴筠传》第225-230页
 第二节 李华《李岘传》与《新唐书·李岘传》第230-233页
 第三节 李商隐《李贺小传》与《新唐书·李贺传》第233-240页
 第四节 黄璞《林孝子传》与《新唐书·林攒传》第240-244页
第八章 《新唐书》列传与唐人墓志铭之比较第244-262页
 第一节 崔元翰《梁肃墓志》与《新唐书·梁肃传》第244-251页
 第二节 李翱《武儒衡墓志铭》与《新唐书·武儒衡传》第251-254页
 第三节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与《新唐书·柳宗元传》第254-262页
第九章 《新唐书》列传与传奇、笔记类传记之比较第262-278页
 第一节 牛肃《吴保安》与《新唐书·吴保安传》第262-267页
 第二节 李公佐《谢小娥传》、李复言《尼妙寂》与《新唐书·谢小娥传》第267-274页
 第三节 《朝野佥载·李畲母》与《新唐书·李畲母传》第274-278页
结语第278-282页
参考文献第282-292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与主持和参与的科研项目第292-293页
致谢第293页

论文共2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历史记忆:建构与模型——中国现代历史小说类型研究
下一篇:归有光与嘉定文坛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