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三维人脸重建与人脸识别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2页
    1.2 研究现状第12-19页
        1.2.1 基于单张图像的三维人脸重建第12-16页
        1.2.2 三维人脸辅助下的人脸识别第16-19页
    1.3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第19-20页
第2章 预备知识第20-32页
    2.1 与人脸重建相关的基本知识第20-27页
        2.1.1 三维人脸的参数化模型第20-24页
        2.1.2 曲面的刚性注册第24-27页
    2.2 与人脸识别相关的基本知识第27-32页
        2.2.1 人脸识别任务的种类第27-28页
        2.2.2 人脸识别任务的评价方法第28-32页
第3章 基于单张人脸图像的三维人脸重建第32-54页
    3.1 引言第32-33页
    3.2 三维人脸重建方法第33-45页
        3.2.1 粗糙的人脸面部重建第34-38页
        3.2.2 较为精细的人脸面部重建第38-42页
        3.2.3 精细的人脸面部重建第42-45页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5-50页
        3.3.1 实验设置第45-46页
        3.3.2 具有正面姿态和中性表情的人脸图像第46页
        3.3.3 具有非正面姿态和带有表情的人脸图像第46-47页
        3.3.4 无约束的人脸图像第47-50页
    3.4 本章小结第50-54页
第4章 基于三维人脸模型的人脸识别算法研究第54-64页
    4.1 引言第54页
    4.2 基于CNN的二维人脸识别算法的相关回顾第54-58页
        4.2.1 与SoftMax相关的损失函数第55-56页
        4.2.2 与度量学习相关的损失函数第56-57页
        4.2.3 卷积神经网络的结构第57-58页
    4.3 基于三维人脸模型的人脸识别算法第58-61页
        4.3.1 训练集的构造方法第58-61页
        4.3.2 训练算法第61页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61-63页
        4.4.1 实验设置第61-62页
        4.4.2 在Webface上的实验结果第62-63页
    4.5 本章小节第63-64页
第5章 基于深度图像的人脸识别算法研究第64-88页
    5.1 引言第64-65页
    5.2 RGB-D人脸识别算法第65-72页
        5.2.1 属性感知损失函数第65-69页
        5.2.2 属性感知损失函数的使用方法第69-70页
        5.2.3 RGB-D人脸数据的处理方法第70-72页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72-87页
        5.3.1 实验设置第72-73页
        5.3.2 关于权重参数和阈值参数的实验第73-75页
        5.3.3 在私有RGB-D人脸数据集上的实验第75-79页
        5.3.4 关于检测属性特征的实验第79页
        5.3.5 关于可控属性的实验第79-80页
        5.3.6 关于融合方案的实验第80-81页
        5.3.7 在具有姿态变化的小规模RGB-D上的实验第81-83页
        5.3.8 在公开的RGB-D人脸数据集上的实验第83-85页
        5.3.9 与其他使用属性方法的比较实验第85-87页
    5.4 本章小结第87-88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88-92页
    6.1 本文工作总结第88-89页
    6.2 未来工作展望第89-92页
参考文献第92-102页
致谢第102-103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混合差分进化的智能核设计方法研究
下一篇:微流控冲击打印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