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隧道结构理论论文

软弱破碎围岩隧道大变形及其支护技术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7页
    1.1 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2-14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14-17页
第2章 工程概况及隧道变形监测第17-29页
    2.1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第17-20页
        2.1.1 地形地貌第17页
        2.1.2 气象条件第17页
        2.1.3 工程地质条件第17-18页
        2.1.4 水文地质条件第18页
        2.1.5 地震情况第18页
        2.1.6 施工段工程概况第18-20页
    2.2 台阶法现场监控量测及实时数据分析第20-28页
        2.2.1 监测量测的目的及测点布置第20-22页
        2.2.2 监控量测项目及方法第22页
        2.2.3 监控量测频率及判断依据第22-23页
        2.2.4 监控量测数据及沉降规律第23-28页
    2.3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3章 隧道沉降支护原理第29-35页
    3.1 隧道围岩锚杆支护及沉降理论第29-30页
        3.1.1 隧道变形因素第29-30页
        3.1.2 隧道变形的自然因素第30页
    3.2 软弱围岩松动圈锚杆支护技术第30-32页
        3.2.1 松动圈锚杆支护理论第30-31页
        3.2.2 围岩松动圈分类第31-32页
    3.3 隧道施工支护理论第32-34页
        3.3.1 隧道施工工法第32-33页
        3.3.2 锚杆支护技术第33页
        3.3.3 喷射混凝土支护第33-34页
    3.4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4章 隧道开挖支护数值模拟研究第35-47页
    4.1 数值软件选择第35-36页
        4.1.1 有限单元法(FEM)概述第35页
        4.1.2 MIDAS/GTS简介第35-36页
    4.2 MIDAS/GTS模拟方法第36-37页
    4.3 模型参数确定第37-40页
        4.3.1 计算假设第37页
        4.3.2 隧道净空尺寸第37-38页
        4.3.3 模型的力学参数选取第38-40页
    4.4 摩尔-库伦塑性模型第40页
    4.5 隧道支护模型建立第40-41页
    4.6 模拟各工况第41-42页
    4.7 模拟数值与实测数据分析第42-45页
    4.8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5章 隧道大变形支护技术研究第47-63页
    5.1 锚杆与隧道围岩支护的发展第47页
    5.2 锚杆支护作用第47-49页
        5.2.1 锁脚锚杆的作用第47-48页
        5.2.2 锁脚锚管的作用第48-49页
    5.3 锚杆打入角度不同时拱顶沉降对比影响第49-54页
    5.4 不同类型拱架对拱顶沉降的影响第54-56页
    5.5 不同锚杆长度对拱顶沉降的影响第56-57页
    5.6 隧道大变形控制施工措施第57-61页
        5.6.1 大变形分级防治措施第57-58页
        5.6.2 位移控制标准第58-59页
        5.6.3 隧道大变形控制技术研究第59-61页
        5.6.4 隧底隆起变形控制技术研究第61页
    5.7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63-65页
    6.1 结论第63-64页
    6.2 展望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第71-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降雨入渗诱发黄土边坡失稳室内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
下一篇: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物流车辆调度系统开发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