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材料论文--非金属材料论文--混凝土及混凝土制品论文

煤矸石集料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劣化规律试验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1 绪论第12-17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 本文研究价值第15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5-16页
    1.5 本文主要技术路线第16-17页
2 煤矸石集料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试验设计第17-35页
    2.1 试验主要原材料第17-20页
        2.1.1 水泥第17-18页
        2.1.2 细骨料第18-19页
        2.1.3 粗骨料第19-20页
        2.1.4 粉煤灰第20页
        2.1.5 化学试剂第20页
    2.2 正交试验方案设计第20-27页
        2.2.1 粉煤灰掺量的选择第20-22页
        2.2.2 煤矸石掺量的选择第22-25页
        2.2.3 正交试验方案及配合比第25-27页
    2.3 试件的制作第27-29页
    2.4 侵蚀环境第29-30页
        2.4.1 侵蚀溶液的选择第29页
        2.4.2 侵蚀龄期的确定第29-30页
    2.5 干湿循环过程第30-31页
    2.6 评价指标第31-34页
        2.6.1 表观变形观测第31页
        2.6.2 质量变化率第31-32页
        2.6.3 抗压强度耐蚀系数第32页
        2.6.4 相对动弹性模量第32-33页
        2.6.5 抗折强度耐腐蚀系数第33-34页
    2.7 本章小结第34-35页
3 煤矸石集料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试验研究第35-88页
    3.1 侵蚀破坏机理分析第35-41页
        3.1.1 物理侵蚀机理第35-37页
        3.1.2 化学侵蚀机理第37-39页
        3.1.3 微细结构与环境作用机理第39-40页
        3.1.4 干湿循环加速机理第40-41页
    3.2 长期浸泡试验过程及结果分析第41-58页
        3.2.1 试验过程及设备第41-42页
        3.2.2 表观变形观测第42-44页
        3.2.3 质量变化率第44-51页
        3.2.4 抗压强度耐腐蚀系数第51-58页
    3.3 干湿循环试验过程及结果分析第58-87页
        3.3.1 试验方法及设备第58-59页
        3.3.2 表观变形观测第59-62页
        3.3.3 质量变化率第62-69页
        3.3.4 抗压强度耐腐蚀系数第69-75页
        3.3.5 相对动弹性模量第75-81页
        3.3.6 抗折强度耐腐蚀系数第81-87页
    3.4 本章小结第87-88页
4 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的衰变损伤模型研究第88-100页
    4.1 混凝土的基本衰变规律第88-90页
    4.2 混凝土损伤模型建立第90-99页
        4.2.1 混凝土基本损伤方程第90-91页
        4.2.2 硫酸钠溶液浓度影响函数的确定第91-93页
        4.2.3 水胶比影响函数的确定第93-94页
        4.2.4 粉煤灰质量浓度影响函数的确定第94-96页
        4.2.5 煤矸石质量浓度影响函数确定第96-98页
        4.2.6 四因素三指标寿命预估方程第98-99页
    4.3 本章小结第99-100页
5 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机理研究第100-108页
    5.1 Fick定律第100-102页
    5.2 二维元胞自动机模型第102-103页
    5.3 模拟混凝土硫酸盐侵蚀的元胞自动机模型第103-105页
    5.4 元胞自动机模型与Fick第二定律比较分析第105-107页
    5.5 本章小结第107-108页
6 结论及展望第108-110页
    6.1 结论第108-109页
    6.2 展望第109-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14页
作者简历第114-115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15-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遗传算法的叉车转向机构优化设计研究
下一篇:钢丝绳支撑波状挡边带式输送机特性及物料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