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微生物学(兽医病原微生物学)论文--家畜病毒学论文

BN偶联猪圆环病毒衣壳蛋白的制备与生物活性的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主要符号表第9-10页
第一章 引言第10-21页
    1.1 猪圆环病毒简介第10页
    1.2 PCV2疫苗的研究现状第10-11页
    1.3 亚单位疫苗简介第11-12页
    1.4 蛋白质层析分离技术的简介第12-13页
        1.4.1 凝胶层析第12页
        1.4.2 离子交换层析第12-13页
        1.4.3 亲和层析第13页
    1.5 纳米颗粒作为于佐剂或运输载体的研究进展第13-17页
        1.5.1 聚合物纳米颗粒(polymeric nanoparticles)第14页
        1.5.2 无机纳米颗粒第14-15页
        1.5.3 脂质体第15页
        1.5.4 免疫刺激复合物(Immunostimulating complex,ISCOM)第15-16页
        1.5.5 病毒样颗粒第16页
        1.5.6 自组装蛋白第16-17页
        1.5.7 乳化剂第17页
    1.6 纳米颗粒与抗原的相互作用第17-18页
    1.7 BN的研究进展第18-19页
    1.8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第19-21页
第二章 原核表达系统的构建第21-31页
    2.1 实验材料第21-23页
        2.1.1 菌株与载体第21页
        2.1.2 试剂第21页
        2.1.3 培养基和溶液第21-22页
        2.1.4 主要的仪器与设备第22-23页
        2.1.5 PCR引物第23页
    2.2 实验方法第23-26页
        2.2.1 质粒的提取第23页
        2.2.2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第23-24页
        2.2.3 琼脂糖凝胶电泳第24页
        2.2.4 DNA片段的回收第24页
        2.2.5 DNA酶切反应第24-25页
        2.2.6 目的基因与T载体连接第25页
        2.2.7 DNA的酶连反应第25-26页
        2.2.8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第26页
        2.2.9 阳性菌落的筛选第26页
        2.2.10 阳性细菌测序验证第26页
        2.2.11 重组表达细菌的构建第26页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26-29页
        2.3.1 ORF2基因重组表达系统的构建第26-29页
            2.3.1.1 ORF2基因的克隆第26页
            2.3.1.2 ORF2与T载体的重组第26-28页
            2.3.1.3 ORF2基因重组表达载体构建第28页
            2.3.1.4 重组表达细菌的构建第28-29页
    2.4 本章小结与讨论第29-31页
第三章 PCV2衣壳蛋白的表达与纯化第31-41页
    3.1 实验材料第31-33页
        3.1.1 菌株和质粒第31页
        3.1.2 主要试剂第31页
        3.1.3 主要溶液和试剂配制第31-32页
        3.1.4 主要仪器设备第32-33页
    3.2 实验方法第33-36页
        3.2.1 细菌复苏第33页
        3.2.2 表达菌株的诱导表达第33-34页
        3.2.3 SDS-PAGE第34页
        3.2.4 细菌的扩大培养及目的蛋白大量表达第34-35页
        3.2.5 细胞处理及样品的制备第35页
        3.2.6 亲和层析纯化重组蛋白第35页
        3.2.7 镍离子亲和层析的再生第35-36页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6-40页
        3.3.1 重组工程菌的诱导表达第36-37页
        3.3.2 重组蛋白的可溶性分析第37-39页
        3.3.3 目的蛋白的纯化第39-40页
    3.4 本章小结与讨论第40-41页
第四章 BN偶联蛋白聚合物的制备及体外评价第41-53页
    4.1 实验材料第41-42页
        4.1.1 实验试剂第41页
        4.1.2 主要溶液及缓冲液第41-42页
        4.1.3 主要仪器及设备第42页
    4.2 实验方法第42-44页
        4.2.1 h-BN纳米颗粒结构表征第42页
        4.2.2 h-BN胶体溶液的制备以及胶体粒子Zeta电位的检测第42页
        4.2.3 h-BN的表面氨基化第42-43页
        4.2.4 BSA与h-BN偶联第43页
        4.2.5 偶联产物的表征第43页
        4.2.6 Bradford法测蛋白浓度第43页
        4.2.7 h-BN载药量测定第43页
        4.2.8 蛋白体外释放实验第43-44页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4-52页
        4.3.1 h-BN纳米颗粒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第44-45页
        4.3.2 h-BN纳米颗粒的红外光谱分析第45-46页
        4.3.3 h-BN的电镜观察结果第46-47页
        4.3.4 h-BN胶体的Zeta电位测试第47-48页
        4.3.5 偶联产物的鉴定第48-50页
        4.3.6 标准曲线第50-51页
        4.3.7 h-BN的载药量的测定第51页
        4.3.8 BSA体外释放率的测定第51-52页
    4.4 本章小结与讨论第52-53页
第五章 疫苗制备及动物免疫第53-62页
    5.1 实验材料第53-54页
        5.1.1 主要试剂与材料第53页
        5.1.2 溶液配置第53-54页
        5.1.3 仪器与设备第54页
    5.2 实验方法第54-56页
        5.2.1 疫苗佐剂的制备第54-55页
            5.2.1.1 氢氧化铝佐剂制备第54页
            5.2.1.2 金纳米颗粒的制备第54-55页
        5.2.2 Bradford法测重组Cap蛋白质浓度第55页
        5.2.3 疫苗的制备第55页
            5.2.3.1 氢氧化铝佐剂疫苗的制备第55页
            5.2.3.2 白油佐剂疫苗的制备第55页
            5.2.3.3 BN佐剂疫苗的制备第55页
            5.2.3.4 金纳米颗粒疫苗制备第55页
        5.2.4 动物免疫实验第55-56页
        5.2.5 间接ELISA测血清抗体效价第56页
        5.2.6 双抗体夹心法测血清中的IFN-γ的浓度第56页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6-61页
        5.3.1 蛋白质浓度的测定第56-57页
        5.3.2 抗体效价测定第57-59页
        5.3.3 IFN-γ浓度测定第59-61页
            5.3.3.1 IFN-γ标准曲线制作第59-60页
            5.3.3.2 小鼠血清IFN-γ的检测第60-61页
    5.4 本章小结与讨论第61-62页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62-63页
    总结第62页
    展望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74页
致谢第74-75页
附录第75-76页
    附录1 pGEX-4T-1质粒图谱第75页
    附录2 pET32a质粒图谱第75-76页
个人简历第76页
    个人概况第76页
    教育背景第76页
    在读期间已发表论文第76页
    在校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根系分泌物对土法炼锌废渣重金属有效性及迁移特征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高磷鲕状赤铁矿配加氧化钙还原与金属分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