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工程材料一般性问题论文

仿生超滑表面的微/纳化构筑及超润湿行为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30页
    1.1 引言第10-12页
    1.2 润湿性概述第12-15页
        1.2.1 表面张力及界面张力简介第12页
        1.2.2 润湿性概念第12-14页
        1.2.3 固体润湿性基本理论第14-15页
    1.3 离子液体与低共熔溶剂第15-20页
        1.3.1 离子液体简介第15-17页
        1.3.2 低共熔溶剂简介第17-20页
    1.4 仿生超疏水表面和超滑表面的制备技术第20-27页
        1.4.1 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技术第20-23页
        1.4.2 超滑表面制备技术第23页
        1.4.3 超疏水及超滑表面的发展及应用第23-27页
    1.5 课题研究意义与内容第27-30页
第二章 实验仪器及方法第30-34页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30-31页
        2.1.1 化学试剂第30-31页
        2.1.2 实验仪器第31页
    2.2 材料表征第31-32页
        2.2.1 X射线衍射(XRD)第31页
        2.2.2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第31-32页
        2.2.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32页
    2.3 材料性能测试与分析第32-34页
        2.3.1 表面润湿性第32页
        2.3.2 高温稳定性第32页
        2.3.3 机械稳定性第32-33页
        2.3.4 冷凝测试第33页
        2.3.5 防结冰性能第33-34页
第三章 离子液体注入的多孔超滑表面制备及其冷凝性能第34-50页
    3.1 引言第34-35页
    3.2 超疏水表面及超滑表面的制备第35-36页
    3.3 结构表征第36-38页
    3.4 超疏水和超滑表面的润湿性能和冷凝性能第38-42页
    3.5 超疏水和超滑表面的稳定性分析第42-48页
    3.6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四章 超疏低共熔溶剂表面的制备及其超润湿行为第50-62页
    4.1 引言第50-51页
    4.2 材料制备第51-52页
    4.3 结构表征第52-53页
    4.4 润湿性能第53-55页
    4.5 高温稳定性和抗冲击稳定性第55-60页
    4.6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五章 结论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76页
致谢第76-78页
个人简历第78-8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掺杂改性钛酸锶制备与光催化性能研究
下一篇:八(6-咪唑正己硫基)四氮杂卟啉的合成、组装与光催化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