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2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9-12页 | 
| 1.1.1 国内外研究 | 第9-11页 | 
| 1.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1-12页 | 
| 第二章 资寿寺历史沿革与遗存现状 | 第12-16页 | 
| 2.1 资寿寺地理位置 | 第12页 | 
| 2.2 资寿寺建造及历代修缮情况 | 第12-16页 | 
| 第三章 水陆法会、水陆仪轨和水陆画概念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 第16-20页 | 
| 3.1 水陆法会的缘起 | 第16-17页 | 
| 3.2 水陆仪轨 | 第17页 | 
| 3.3 水陆画 | 第17-18页 | 
| 3.4 水陆法会、水陆仪轨、水陆画的关系 | 第18页 | 
| 3.5 佛教绘画传入中国后的发展过程与水陆绘画发展的关系 | 第18-20页 | 
| 第四章 资寿寺壁画与山西寺观壁画发展的关系 | 第20-25页 | 
| 4.1 山西寺观壁画的形成与发展 | 第20-22页 | 
| 4.2 山西寺观壁画的墙体壁面构造特点和艺术特征 | 第22-24页 | 
| 4.3 山西寺观壁画对山西灵石资寿寺壁画的影响 | 第24-25页 | 
| 第五章 资寿寺大雄宝殿和药师殿壁画年代考证及艺术特征 | 第25-29页 | 
| 5.1 资寿寺大雄宝殿壁画年代考证及艺术特征 | 第25-28页 | 
| 5.2 资寿寺药师殿壁画年代考证及艺术特征 | 第28-29页 | 
| 第六章 资寿寺水陆画各神祇关系构图安排、情节分析和美学艺术特征 | 第29-41页 | 
| 6.1 资寿寺弥陀殿(水陆殿)水陆画年代考证 | 第29-30页 | 
| 6.2 资寿寺水陆画的平行式构图分析 | 第30-31页 | 
| 6.3 资寿寺水陆画各神祇排列梳理及其情节分析 | 第31-37页 | 
| 6.3.1 资寿寺水陆画西壁壁画各神祇排列梳理及其情节分析 | 第31-36页 | 
| 6.3.2 资寿寺水陆画北壁壁画各神祇排列梳理及其情节分析 | 第36-37页 | 
| 6.4 资寿寺水陆画的艺术特色 | 第37-41页 | 
| 6.4.1 民间画师的自创绘画痕迹 | 第37-38页 | 
| 6.4.2 资寿寺水陆画的勾线特点 | 第38-39页 | 
| 6.4.3 资寿寺水陆画用色特点 | 第39-40页 | 
| 6.4.4 资寿寺水陆画的构图特点 | 第40-41页 | 
| 结语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42-43页 | 
| 致谢 | 第43-44页 | 
| 附件 | 第44-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