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理学论文--感应性与植物运动论文--协迫生理学论文

东南景天对镉胁迫的响应和镉再转运的生理与分子机制

基金资助第6-7页
致谢第7-14页
缩略词表第14-16页
中文摘要第16-19页
Abstract第19-22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23-43页
    1.1 土壤镉污染的现状及危害第23-25页
        1.1.1 土壤镉污染现状第23-24页
        1.1.2 土壤镉污染的危害第24-25页
    1.2 镉污染土壤的修复第25-27页
        1.2.1 镉污染土壤的物理和化学修复第25页
        1.2.2 镉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第25-27页
    1.3 植物对镉胁迫的耐性机制第27-31页
        1.3.1 镉胁迫诱导植物体内活性氧的积累第27-28页
        1.3.2 植物体内应对镉诱导产生的氧化胁迫的防御系统第28-31页
    1.4 植物体内镉的累积和分布第31-34页
        1.4.1 不同植物种类和品种体内镉的累积特征第31-33页
        1.4.2 植物体内镉累积的影响因素第33-34页
    1.5 镉在植物体内的长距离运输途径第34-38页
        1.5.1 镉的木质部运输及其机制第34-35页
        1.5.2 镉的韧皮部运输及研究方法第35-38页
    1.6 植物金属累积与其生物胁迫抗性的关系第38-40页
        1.6.1 重金属累积在植物与植食动物互作中的作用第39-40页
        1.6.2 重金属累积在植物与病原微生物互作中的作用第40页
    1.7 问题提出与研究思路第40-43页
第2章 短期镉胁迫诱导产生的NO对东南景天根系响应镉毒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第43-63页
    2.1 引言第43-44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44-50页
        2.2.1 植物预培养第44-45页
        2.2.2 试验处理第45页
        2.2.3 一氧化氮的测定第45-46页
        2.2.4 细胞损伤和质膜过氧化程度的测定第46页
        2.2.5 透射电镜观察第46-47页
        2.2.6 活性氧的测定第47页
        2.2.7 谷胱甘肽和抗坏血酸的测定第47-48页
        2.2.8 植物体内酶活性的测定第48-49页
        2.2.9 元素含量测定第49-50页
        2.2.10 数据分析第50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50-60页
        2.3.1 两种东南景天生态型根系内源NO对镉胁迫的响应第50-51页
        2.3.2 镉胁迫下东南景天超积累生态型根系内源NO的来源第51-53页
        2.3.3 镉胁迫诱导的NO对超积累生态型根系ROS累积和氧化损伤的影响第53-55页
        2.3.4 镉诱导的NO对超积累生态型根系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第55-58页
        2.3.5 镉诱导的NO对超积累生态型根系镉累积的影响第58-60页
    2.4 讨论第60-62页
    2.5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3章 长期镉胁迫下东南景天地上部镉的分布特征及其受生理年龄的影响第63-73页
    3.1 引言第63-64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64-65页
        3.2.1 植物预培养与处理第64页
        3.2.2 镉原位分布第64-65页
        3.2.3 组织镉含量测定第65页
        3.2.4 透射电镜观察第65页
        3.2.5 数据分析第65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65-71页
        3.3.1 生理年龄对镉在东南景天超积累生态型茎/叶中分布的影响第65-66页
        3.3.2 不同年龄对镉在东南景天超积累生态型茎/叶组织和细胞中分布的影响第66-68页
        3.3.3 不同年龄对镉在东南景天非超积累生态型茎/叶中分布的影响第68-69页
        3.3.4 镉胁迫对东南景天两种生态型茎/叶韧皮部细胞结构完整性的影响第69-71页
    3.4 讨论第71-72页
    3.5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4章 东南景天地上部镉的韧皮部再转运特性及其机制第73-88页
    4.1 引言第73-74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74-76页
        4.2.1 植物预培养第74页
        4.2.2 叶片靶向饲喂试验第74-75页
        4.2.3 根系重生试验第75页
        4.2.4 韧皮部渗出液收集第75-76页
        4.2.5 数据分析第76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76-85页
        4.3.1 两种东南景天生态型镉的韧皮部转运效率的差异第76-80页
        4.3.2 超积累生态型体内镉的韧皮部转运速率与方向第80-83页
        4.3.3 两种东南景天生态型韧皮部渗出液镉浓度的差异第83-85页
    4.4 讨论第85-87页
    4.5 本章小结第87-88页
第5章 东南景天超积累生态型体内储存与运输组织特定细胞转录组对镉胁迫的响应第88-128页
    5.1 引言第88-90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90-92页
        5.2.1 植物预培养与试验处理第90页
        5.2.2 目标细胞的捕获及总RNA的提取第90-91页
        5.2.3 文库构建和转录组测序第91页
        5.2.4 数据组装及信息分析第91-92页
    5.3 结果和分析第92-120页
        5.3.1 目标细胞的分离与转录组的构建第92-95页
        5.3.2 转录组unigenes的功能注释第95-96页
        5.3.3 镉胁迫下茎两种细胞类型转录组基因差异化表达分析第96-102页
        5.3.4 可能参与镉运输和解毒的候选基因及其表达第102-120页
    5.4 讨论第120-126页
        5.4.1 镉胁迫引起的代谢途径变化与系统信号响应第120-121页
        5.4.2 维管组织和薄壁组织在镉胁迫响应中的不同功能第121-122页
        5.4.3 镉转运和耐性相关基因家族及功能预测第122-126页
    5.5 本章小结第126-128页
第6章 东南景天对镉的积累与其生物胁迫抗性的关系第128-142页
    6.1 引言第128-129页
    6.2 材料与方法第129-132页
        6.2.1 植物预培养第129页
        6.2.2 长期开放环境蚜虫侵害试验第129-130页
        6.2.3 短期封闭环境蚜虫处理试验第130页
        6.2.4 病原微生物侵害试验第130-131页
        6.2.5 病原微生物形态学鉴定第131页
        6.2.6 病原微生物分子生物学鉴定第131-132页
        6.2.7 数据分析第132页
    6.3 结果与分析第132-139页
        6.3.1 开放环境中长期镉处理对超积累生态型抵御蚜虫侵害的影响第132-134页
        6.3.2 封闭环境中短期镉处理对蚜虫宿主选择和植物酚类代谢的影响第134-135页
        6.3.3 封闭环境中镉处理对蚜虫的数量和镉含量的影响第135-136页
        6.3.4 镉对超积累生态型抵御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影响第136-137页
        6.3.5 超积累生态型植株所感染病原微生物的鉴定第137-139页
    6.4 讨论第139-141页
    6.5 本章小结第141-142页
第7章 全文总结第142-146页
    7.1 主要研究结论第142-143页
    7.2 主要创新点第143-144页
    7.3 研究意义第144页
    7.4 研究展望第144-146页
参考文献第146-160页
个人简介及主要成果第160-161页

论文共1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SDBT-Tween 80混合表面活性剂-植物协同强化微生物修复菲/芘污染土壤
下一篇:上海市中职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