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资助 | 第5-6页 |
致谢 | 第6-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表面活性剂强化修复有机污染土壤研究进展 | 第12-31页 |
1 农田土壤有机污染修复技术 | 第13页 |
2 表面活性剂强化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 第13-20页 |
2.1 表面活性剂增溶洗脱有机污染物 | 第13-14页 |
2.2 表面活性剂促进植物吸收积累有机污染物 | 第14-15页 |
2.3 表面活性剂促进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 | 第15-18页 |
2.4 表面活性剂强化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 | 第18-20页 |
3 表面活性剂-植物协同强化微生物修复有机污染土壤的作用机制 | 第20-29页 |
3.1 有机污染物生物有效性与赋存形态的关系 | 第20-21页 |
3.2 表面活性剂对植物根系分泌物的影响 | 第21-22页 |
3.3 植物根系分泌物对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作用及机制 | 第22-27页 |
3.4 表面活性剂对有机污染物生物有效性及微生物降解性能的影响 | 第27-29页 |
4 存在问题 | 第29页 |
5 研究目标及思路 | 第29-31页 |
第二章 混合表面活性剂对典型修复植物根系分泌物的影响 | 第31-49页 |
1 实验部分 | 第31-34页 |
1.1 材料与试剂 | 第31-32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32-33页 |
1.3 分析与测定 | 第33-34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34-48页 |
2.1 SDBS-Tween 80对植物生物量的影响 | 第34-35页 |
2.2 SDBS-Tween 80对植物根系分泌物的影响 | 第35-48页 |
3 小结 | 第48-49页 |
第三章 模拟根系分泌物组分对微生物降解芘的影响 | 第49-72页 |
1 实验部分 | 第49-56页 |
1.1 材料与试剂 | 第49-50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50-51页 |
1.3 分析与测定 | 第51-56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56-71页 |
2.1 模拟根系分泌物组分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第56-58页 |
2.2 模拟根系分泌物组分对土壤微生物量及PLFAs的影响 | 第58-60页 |
2.3 模拟根系分泌物组分对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 第60-68页 |
2.4 模拟根系分泌物组分对土壤中芘去除的影响 | 第68-71页 |
3 小结 | 第71-72页 |
第四章 混合表面活性剂-黑麦草协同强化微生物降解土壤中菲和芘的作用机制 | 第72-100页 |
1 实验部分 | 第72-76页 |
1.1 材料与试剂 | 第72-73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73-74页 |
1.3 分析与测定 | 第74-76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76-99页 |
2.1 混合表面活性剂对土壤中菲和芘赋存形态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 第76-82页 |
2.2 混合表面活性剂对土壤脱氢酶的影响 | 第82-83页 |
2.3 混合表面活性剂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PAH降解基因的影响 | 第83-93页 |
2.4 混合表面活性剂强化去除土壤中菲和芘的机制 | 第93-99页 |
3 小结 | 第99-100页 |
第五章 主要结果、创新点及展望 | 第100-103页 |
1 研究结果 | 第100-101页 |
1.1 混合表面活性剂对植物根系分泌物的影响 | 第100页 |
1.2 模拟根系分泌物组分对土壤中芘降解的影响 | 第100-101页 |
1.3 阴-非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黑麦草协同强化微生物降解的作用机制 | 第101页 |
2 创新点 | 第101-102页 |
3 展望 | 第102-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24页 |
攻读博士期间完成的成果 | 第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