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38页 |
·研究背景 | 第15-18页 |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第15-16页 |
·理论意义 | 第16-17页 |
·现实意义 | 第17-18页 |
·文献综述 | 第18-33页 |
·企业社会责任的一般标准研究 | 第18-23页 |
·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理论研究 | 第23-24页 |
·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研究 | 第24-33页 |
·研究设计 | 第33-35页 |
·研究目标 | 第33-34页 |
·研究方法 | 第34页 |
·创新之处 | 第34-35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35-36页 |
·跨国公司 | 第35页 |
·企业社会责任、跨国公司企业社会责任 | 第35页 |
·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体系 | 第35-36页 |
·研究框架与主要内容 | 第36-38页 |
·研究框架 | 第36页 |
·主要内容 | 第36-38页 |
第二章 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的发展趋势 | 第38-73页 |
·跨国公司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一般特点 | 第38-52页 |
·跨国公司的定义与特征 | 第38-43页 |
·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的普遍性内容 | 第43-52页 |
·跨国公司社会责任机制的强化 | 第52-68页 |
·国际组织对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的规制和促进 | 第53-60页 |
·母国政府对公司社会责任的促进和监管 | 第60-65页 |
·东道国对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的要求与期待 | 第65-68页 |
·跨国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投资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 第68-72页 |
·企业社会责任投资 | 第68-71页 |
·全球报告倡议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 第71-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三章 在华跨国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标准选择及其困境 | 第73-92页 |
·在华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的现状 | 第73-80页 |
·在华跨国公司社会责任良好实践 | 第73-78页 |
·在华跨国公司社会责任存在问题 | 第78-80页 |
·跨国公司在华社会责任困境分析 | 第80-86页 |
·公众社会期待水平的困惑 | 第81-83页 |
·社会责任标准的两难 | 第83-85页 |
·社会责任关注点的区别 | 第85-86页 |
·跨国公司在华社会责任弱化的原因分析 | 第86-91页 |
·中国自身方面的原因 | 第86-89页 |
·跨国公司方面的原因 | 第89-90页 |
·国际社会方面的原因 | 第90-91页 |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第四章 在华跨国公司社会责任新标准体系构建动因和制约因素 | 第92-117页 |
·在华跨国公司社会责任新体系建立的动因 | 第92-98页 |
·跨国公司的经济利益与可持续发展 | 第92-94页 |
·东道国经济发展愿望 | 第94-95页 |
·东道国利益相关者的期待 | 第95-97页 |
·母国、东道国关系调整的压力 | 第97-98页 |
·跨国公司社会责任标准体系及其分类 | 第98-112页 |
·现有分类方式及局限性 | 第99-102页 |
·本文的分类方式及原因 | 第102-104页 |
·跨国公司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特点及局限性 | 第104-107页 |
·跨国公司社会责任母国标准特点及局限性 | 第107-110页 |
·跨国公司企业社会责任东道国即中国标准 | 第110-112页 |
·跨国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标准选择的制约因素 | 第112-116页 |
·母国与东道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 | 第112-114页 |
·母国与东道国制度差异 | 第114-115页 |
·母国与东道国文化差异 | 第115-1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16-117页 |
第五章 在华跨国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新标准体系的建构 | 第117-146页 |
·新标准体系的构建的理论依据 | 第117-125页 |
·制度理论依据 | 第117-119页 |
·利益相关者理论依据 | 第119-123页 |
·综合社会契约论 | 第123-125页 |
·在华跨国公司社会责任新标准体系构建思路与方法 | 第125-138页 |
·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现有标准的相容性分析 | 第126-127页 |
·新标准体系中对东道国的利益相关者的实证调研 | 第127-132页 |
·对调研结果的分析 | 第132-134页 |
·对在华企业社会责任排名第一的企业的案例分析 | 第134-138页 |
·在华跨国公司社会责任新标准体系的设计 | 第138-142页 |
·新标准体系的设计原则 | 第138-141页 |
·在华跨国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新体系 | 第141-142页 |
·标准体系适用性与限制条件 | 第142-144页 |
·标准体系的适用性 | 第142-144页 |
·标准体系的限制条件 | 第144页 |
·本章小结 | 第144-146页 |
第六章 在华跨国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新标准体系的验证及现实意义 | 第146-156页 |
·实证的研究方法及其设计 | 第146-148页 |
·指标体系有效性的测度 | 第146-147页 |
·指标体系稳定性和可靠性测度 | 第147-148页 |
·对指标体系进行检验的样本选择 | 第148页 |
·在华跨国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新标准体系的检验 | 第148-153页 |
·在华跨国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新标准体系的检验 | 第148-153页 |
·在华跨国公司社会责任新指标体系的现实意义 | 第153-155页 |
·对在华跨国公司的意义 | 第153-154页 |
·对东道国的意义 | 第154页 |
·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意义 | 第154-155页 |
·本章小结 | 第155-156页 |
第七章 结论及进一步研究建议 | 第156-158页 |
·结论 | 第156-157页 |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 第157-158页 |
参考文献 | 第158-169页 |
附录 | 第169-185页 |
附录1: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分类 | 第169-176页 |
附录2:企业社会责任母国标准分类 | 第176-178页 |
附录3:企业社会责任专家访谈提纲 | 第178-179页 |
附录4:案例调研访谈提纲 | 第179-181页 |
附录5:关于跨国公司在中国的企业社会责任开放式问卷调查 | 第181-182页 |
附录6:专家对在华跨国公司新标准体系的测评 | 第182-185页 |
致谢 | 第185-18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186-1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