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第2章 特高压变压器轴对称直流偏磁仿真模型 | 第14-26页 |
2.1 特高压变压器结构特点 | 第14-16页 |
2.2 特高压变压器三维模型的直流偏磁计算问题 | 第16页 |
2.3 特高压变压器轴对称模型 | 第16-19页 |
2.3.1 特高压变压器三柱式模型的建立 | 第17-18页 |
2.3.2 特高压变压器轴对称三维模型的建立 | 第18页 |
2.3.3 特高压变压器轴对称二维模型的建立 | 第18-19页 |
2.4 特高压变压器轴对称模型与三维模型仿真对比 | 第19-22页 |
2.4.1 空载情况下的计算有效性 | 第20页 |
2.4.2 负载情况下的计算有效性 | 第20-22页 |
2.5 特高压变压器直流偏磁漏磁分析 | 第22-2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轴对称直流偏磁模型的计算效率评价 | 第26-39页 |
3.1 场路耦合原理 | 第26-30页 |
3.1.1 磁场模型 | 第26-29页 |
3.1.2 电路模型 | 第29-30页 |
3.2 场路耦合偏磁算法的效率影响因素 | 第30页 |
3.3 轴对称磁场模型网格划分对直流偏磁计算影响分析 | 第30-34页 |
3.3.1 轴对称三维模型网格划分对偏磁计算影响 | 第31-33页 |
3.3.2 轴对称模型二维模型网格划分对偏磁计算影响 | 第33-34页 |
3.4 特高压变压器电路模型对直流偏磁计算影响分析 | 第34-37页 |
3.4.1 串联电阻与时间步长的影响 | 第34-36页 |
3.4.2 电压补偿原理 | 第36-37页 |
3.5 计算效率评价 | 第37-3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基于轴对称模型的直流偏磁长过渡过程计算 | 第39-52页 |
4.1 特高压变压器直流偏磁计算需要人为串联电阻的原因 | 第39-41页 |
4.1.1 铁芯磁化曲线的影响 | 第39-40页 |
4.1.2 变压器电压等级的影响 | 第40-41页 |
4.2 高压侧串联小电阻下的特高压变压器负载直流偏磁计算 | 第41-48页 |
4.2.1 直流偏磁下的电路方程 | 第41-43页 |
4.2.2 高压侧串联小电阻下的直流偏磁分析 | 第43-45页 |
4.2.3 不同直流偏磁下的电磁效应 | 第45-48页 |
4.3 低压侧纯电感负载下的特高压变压器直流偏磁计算 | 第48-51页 |
4.3.1 直流偏磁下的电路方程 | 第49-50页 |
4.3.2 仿真分析 | 第50-5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2-54页 |
5.1 结论 | 第52-53页 |
5.2 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