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磨浆原理和磨浆机文献综述 | 第9-14页 |
1.2.1 磨浆机原理 | 第9页 |
1.2.2 盘磨机发展与分类 | 第9-10页 |
1.2.3 锥形磨浆机发展与分类 | 第10-14页 |
1.3 本课题的提出的任务和意义以及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1.3.1 本课题任务 | 第14页 |
1.3.2 本课题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2 年产3万吨双锥形磨浆机的总体设计 | 第15-26页 |
2.1 磨浆机的主要设计要求 | 第15页 |
2.1.1 磨浆机的设计参数 | 第15页 |
2.2 磨浆机总体结构设计 | 第15-17页 |
2.2.1 双锥形磨浆机主轴设计 | 第16页 |
2.2.2 双锥形磨浆机转子设计 | 第16页 |
2.2.3 双锥形磨浆机磨室设计 | 第16页 |
2.2.4 磨浆机进出口设计 | 第16-17页 |
2.2.5 间隙调节机构设计 | 第17页 |
2.3 磨浆机的主轴设计 | 第17-18页 |
2.3.1 主电机的选择 | 第17页 |
2.3.2 主轴轴径尺寸设计 | 第17-18页 |
2.4 磨室结构及内部设计 | 第18-22页 |
2.4.1 磨室结构设计 | 第18-20页 |
2.4.2 进出口设计 | 第20页 |
2.4.3 转子的设计 | 第20-22页 |
2.5 双锥形磨浆机间隙调节机构设计 | 第22-24页 |
2.5.1 间隙调节机构 | 第22-23页 |
2.5.2 轴向浮动结构设计 | 第23-24页 |
2.5.3 轴承的密封 | 第24页 |
2.5.4 轴承的润滑 | 第24页 |
2.6 磨片初步设计 | 第24页 |
2.7 机座设计 | 第24-25页 |
2.8 整机装配和干涉检验 | 第25页 |
2.9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3 双锥形磨浆机主轴有限元分析与优化设计 | 第26-45页 |
3.1 主轴优化设计概述 | 第26-28页 |
3.1.1 静态优化研究 | 第26页 |
3.1.2 动态优化研究 | 第26-28页 |
3.2 主轴悬伸量和跨距的确定 | 第28-35页 |
3.2.1 主轴挠度计算方法和优化 | 第28-31页 |
3.2.2 轴承刚度计算方法 | 第31-32页 |
3.2.3 主轴参数优化及尺寸确定 | 第32-33页 |
3.2.4 主轴跨距质量对挠度影响 | 第33-35页 |
3.3 主轴有限元分析 | 第35-43页 |
3.3.1 主轴静力学分析 | 第35-37页 |
3.3.2 主轴模态分析 | 第37-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4 双锥形磨浆机磨片的设计 | 第45-60页 |
4.1 磨片设计概述 | 第45-46页 |
4.1.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45页 |
4.1.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45-46页 |
4.2 磨片的材料和结构设计 | 第46-51页 |
4.2.1 磨片材料 | 第46页 |
4.2.2 磨片齿纹设计的理论依据 | 第46-48页 |
4.2.3 双锥节能磨浆机磨片的齿纹参数设计 | 第48-49页 |
4.2.4 双锥形磨浆机磨片结构设计(整体式和分片式) | 第49-51页 |
4.3 磨浆机流体动力学分析 | 第51-58页 |
4.3.1 流体动力学理论 | 第51-52页 |
4.3.2 磨浆机流体模型建立 | 第52-54页 |
4.3.3 流体分析结果 | 第54-5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5 双锥形磨浆机控制系统设计 | 第60-71页 |
5.1 磨浆机控制系统概述 | 第60-61页 |
5.1.1 比能量控制 | 第60-61页 |
5.1.2 打浆度控制 | 第61页 |
5.1.3 比能量一比边缘负荷控制 | 第61页 |
5.2 磨浆机磨片间隙调整方式 | 第61-66页 |
5.2.1 机械式调节法 | 第62-63页 |
5.2.2 液压式调节法 | 第63-64页 |
5.2.3 PLC控制 | 第64-66页 |
5.3 磨浆机主电机控制 | 第66-6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6 结论 | 第71-72页 |
6.1 总结 | 第71页 |
6.2 本文的创新点 | 第71-72页 |
7 展望 | 第72-73页 |
8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9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8-79页 |
10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