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注释表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2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4-15页 |
1.2 无功补偿方式发展概述 | 第15-16页 |
1.3 STATCOM关键技术研究 | 第16-20页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CHB STATCOM基本原理及调制控制策略 | 第22-37页 |
2.1 CHB STATCOM主电路与基本工作原理 | 第22-23页 |
2.1.1 CHB STATCOM主电路 | 第22页 |
2.1.2 CHB STATCOM基本工作原理 | 第22-23页 |
2.2 CHB STATCOM控制策略 | 第23-36页 |
2.2.1 CHB STATCOM数学模型 | 第24-27页 |
2.2.2 电流电压双环控制策略 | 第27-31页 |
2.2.3 三层均压控制策略 | 第31-36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直流侧脉动与补偿容量分析及电容容值设计 | 第37-51页 |
3.1 直流侧脉动与STATCOM补偿容量分析 | 第37-42页 |
3.1.1 补偿电流范围与直流侧电容容值数学关系推导 | 第37-40页 |
3.1.2 感性电流补偿能力分析 | 第40-41页 |
3.1.3 容性电流补偿能力分析 | 第41-42页 |
3.2 小容值STATCOM直流侧电容设计方法 | 第42-43页 |
3.3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43-50页 |
3.3.1 仿真模型结构及参数 | 第43-45页 |
3.3.2 感性电流补偿能力分析仿真验证 | 第45-48页 |
3.3.3 容性电流补偿能力分析仿真验证 | 第48-5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小容值STATCOM三次谐波电流产生机理及其抑制方法 | 第51-62页 |
4.1 三次谐波电流产生机理分析 | 第51-55页 |
4.1.1 直流侧及输出电压序分量分析 | 第51-53页 |
4.1.2 三次谐波电流产生机理分析 | 第53-55页 |
4.2 小容值STATCOM三次谐波电流抑制控制 | 第55-56页 |
4.3 仿真验证与分析 | 第56-6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小容值STATCOM直流侧电压峰值控制 | 第62-71页 |
5.1 基于二阶广义积分器的直流侧电压峰值提取方法 | 第62-65页 |
5.2 小容值STATCOM直流侧电压峰值控制 | 第65-67页 |
5.3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67-7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六章 实验样机设计及实验验证 | 第71-85页 |
6.1 实验样机设计 | 第71-73页 |
6.1.1 实验样机参数 | 第71-72页 |
6.1.2 实验样机实现 | 第72-73页 |
6.2 系统补偿能力与电容容值关系验证 | 第73-79页 |
6.2.1 感性电流补偿能力验证 | 第73-77页 |
6.2.2 容性电流补偿能力验证 | 第77-79页 |
6.3 三次谐波抑制算法验证 | 第79-82页 |
6.3.1 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 第79-80页 |
6.3.2 系统处于不平衡状态 | 第80-81页 |
6.3.3 加入三次谐波电流抑制方法 | 第81-82页 |
6.4 三相直流侧电压峰值控制验证 | 第82-84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5-88页 |
7.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85-86页 |
7.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项目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