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8页 |
·国内外星载臭氧遥感仪器的研究概况 | 第12-19页 |
·国外星载臭氧遥感仪器的研究概况 | 第12-18页 |
·国内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8-19页 |
·臭氧垂直探测仪辐照度定标不确定度源分析 | 第19-25页 |
·臭氧垂直探测仪简介 | 第19-21页 |
·以往辐照度定标方法及不确定度分析 | 第21-24页 |
·以往辐照度定标方法不确定度源分析 | 第24-25页 |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25-28页 |
第2章 臭氧垂直探测仪辐照度定标环境的研究 | 第28-46页 |
·Al+MgF2 膜的光谱反射特性研究 | 第28-38页 |
·Al+MgF2 膜的制备工艺 | 第28-31页 |
·理论分析 | 第31-35页 |
·反射率计算公式推导 | 第31-33页 |
·数值模拟 | 第33-35页 |
·实验验证 | 第35-38页 |
·仪器光谱响应度在两种环境下的实验研究 | 第38-42页 |
·实验装置 | 第38-40页 |
·实验方法及结果 | 第40-42页 |
·本章小节 | 第42-46页 |
第3章 辐照度定标标准光源及其辐射稳定性研究 | 第46-64页 |
·标准石英卤钨灯及其辐射稳定性研究 | 第46-53页 |
·石英卤钨灯介绍 | 第46-53页 |
·标准卤钨灯辐射稳定性研究 | 第53页 |
·标准氘灯及其辐射稳定性研究 | 第53-61页 |
·标准氘灯介绍 | 第53-57页 |
·标准氘灯辐射稳定性研究 | 第57-61页 |
·氘灯真空辐射稳定性测试研究系统及研究结果 | 第57-59页 |
·氘灯衰减机理分析 | 第59-60页 |
·液氮制冷屏装置及其有效性 | 第60-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4页 |
第4章 臭氧垂直探测仪辐照度定标照明方法的研究 | 第64-78页 |
·发散光和平行光两种照明方法理论分析 | 第65-69页 |
·发散光照明方法 | 第65-66页 |
·平行光照明方法 | 第66-67页 |
·数值计算 | 第67-69页 |
·两种照明方法的实验研究 | 第69-76页 |
·辐照度标准传递 | 第69-70页 |
·平行光和发散光两种定标单元辐照度值修正 | 第70-73页 |
·定标结果比对及不确定度分析 | 第73-76页 |
·平行光定标结果及不确定度分析 | 第73-74页 |
·发散光定标结果及不确定度分析 | 第74-75页 |
·比对结果及结论 | 第75-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第5章 臭氧垂直探测仪高精度辐照度响应度定标及地外太阳紫外光谱比对研究 | 第78-100页 |
·臭氧垂直探测仪高精度辐照度响应度定标 | 第78-89页 |
·250-400nm 高精度辐照度响应度定标 | 第78-84页 |
·160-300nm 高精度辐照度响应度定标 | 第84-87页 |
·160-400nm 高精度辐照度响应度定标结果 | 第87-89页 |
·地外太阳紫外光谱比对研究 | 第89-98页 |
·臭氧垂直探测仪在轨观测结果及观测不确定度 | 第89-91页 |
·国际地外太阳光谱的选择 | 第91-94页 |
·太阳光谱规一化 | 第94-97页 |
·日地距离校正 | 第94页 |
·太阳活动周期校正 | 第94-96页 |
·仪器狭缝函数校正 | 第96-97页 |
·比对结果及结论 | 第97-98页 |
·本章小结 | 第98-100页 |
第6章 结论 | 第100-104页 |
·总结 | 第100-101页 |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101-102页 |
·展望 | 第102-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10页 |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 第110-113页 |
指导教师及作者简介 | 第113-114页 |
致谢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