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林业基础科学论文--森林土壤学论文

养分和碳源添加对杉木和合欢凋落物分解过程的影响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1 文献综述第10-16页
    1.1 凋落物分解过程第10页
    1.2 凋落物分解研究方法第10-11页
    1.3 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影响因素第11-13页
        1.3.1 温湿度对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影响第11页
        1.3.2 凋落物性质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第11-12页
        1.3.3 微生物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第12页
        1.3.4 酶活性与凋落物分解的关系第12页
        1.3.5 全球气候变化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第12-13页
    1.4 养分供应与凋落物分解的关系第13-14页
        1.4.1 外源添加氮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第13页
        1.4.2 外源添加磷等养分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第13-14页
    1.5 立题依据第14页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4页
    1.7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8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和特色第15页
        1.8.1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第15页
        1.8.2 研究特色第15页
    1.9 技术路线第15-16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6-20页
    2.1 试验材料的来源与特性第16页
    2.2 试验设计第16页
    2.3 研究方法第16-18页
        2.3.1 凋落物样品采集与预处理第16-17页
        2.3.2 凋落物呼吸速率的测定第17页
        2.3.3 凋落物重量衰减测定第17-18页
        2.3.4 凋落物有机碳和养分含量的测定第18页
        2.3.5 凋落物15N丰度测定第18页
        2.3.6 凋落物酶活性的测定第18页
    2.4 计算公式第18-19页
    2.5 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第19-20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0-45页
    3.1 凋落物分解期间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动态变化规律第20页
    3.2 杉木与合欢凋落物分解的重量衰减及碳的释放特征第20-28页
        3.2.1 凋落物的初始化学特性第20-21页
        3.2.2 凋落物分解期间呼吸速率的变化第21-23页
        3.2.3 凋落物分解的重量衰减规律第23-24页
        3.2.4 凋落物有机碳浓度的变化第24-26页
        3.2.5 凋落物碳残留率的变化第26-27页
        3.2.6 分解速率模型及参数第27-28页
    3.3 杉木与合欢凋落物分解过程养分浓度及其残留率动态第28-34页
        3.3.1 凋落物分解过程氮浓度动态第28-30页
        3.3.2 凋落物分解过程氮残留率动态第30-31页
        3.3.3 凋落物分解过程磷浓度动态第31-33页
        3.3.4 凋落物分解过程磷残留率动态第33-34页
    3.4 杉木与合欢凋落物分解过程化学计量比动态第34-39页
        3.4.1 凋落物分解过程C/N比动态第34-36页
        3.4.2 凋落物分解过程C/P比动态第36-38页
        3.4.3 凋落物分解过程N/P比动态第38-39页
    3.5 杉木与合欢凋落物分解外源15N固持与释放的变化规律第39-40页
    3.6 杉木与合欢凋落物分解铵态氮与硝态氮的变化规律第40-43页
        3.6.1 凋落物铵态氮的变化规律第40-41页
        3.6.2 凋落物硝态氮的变化规律第41-43页
    3.7 凋落物分解过程主要酶活性响应第43-45页
4 讨论第45-50页
    4.1 杉木和合欢凋落物分解与重量衰减特征第45-46页
    4.2 杉木和合欢凋落物分解过程的养分浓度及其残留率动态第46-47页
    4.3 杉木和合欢凋落物分解与酶活性的关系第47-48页
    4.4 外源生态化学计量比对凋落物分解过程养分释放和固持的影响第48-49页
    4.5 内源生态化学计量比对凋落物分解过程固持氮能力的影响第49-50页
5 主要研究结果与展望第50-52页
    5.1 主要研究结果第50-51页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猕猴桃观花品种‘江山娇与中华猕猴桃雄株杂交后代观赏性状遗传分析
下一篇:梨PbSPMS基因转拟南芥植株的功能与抗逆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