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1.1 凋落物分解过程 | 第10页 |
1.2 凋落物分解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3 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影响因素 | 第11-13页 |
1.3.1 温湿度对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影响 | 第11页 |
1.3.2 凋落物性质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 第11-12页 |
1.3.3 微生物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 第12页 |
1.3.4 酶活性与凋落物分解的关系 | 第12页 |
1.3.5 全球气候变化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 第12-13页 |
1.4 养分供应与凋落物分解的关系 | 第13-14页 |
1.4.1 外源添加氮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 第13页 |
1.4.2 外源添加磷等养分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 第13-14页 |
1.5 立题依据 | 第14页 |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页 |
1.7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8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和特色 | 第15页 |
1.8.1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 第15页 |
1.8.2 研究特色 | 第15页 |
1.9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6-20页 |
2.1 试验材料的来源与特性 | 第16页 |
2.2 试验设计 | 第16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2.3.1 凋落物样品采集与预处理 | 第16-17页 |
2.3.2 凋落物呼吸速率的测定 | 第17页 |
2.3.3 凋落物重量衰减测定 | 第17-18页 |
2.3.4 凋落物有机碳和养分含量的测定 | 第18页 |
2.3.5 凋落物15N丰度测定 | 第18页 |
2.3.6 凋落物酶活性的测定 | 第18页 |
2.4 计算公式 | 第18-19页 |
2.5 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 | 第19-2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0-45页 |
3.1 凋落物分解期间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动态变化规律 | 第20页 |
3.2 杉木与合欢凋落物分解的重量衰减及碳的释放特征 | 第20-28页 |
3.2.1 凋落物的初始化学特性 | 第20-21页 |
3.2.2 凋落物分解期间呼吸速率的变化 | 第21-23页 |
3.2.3 凋落物分解的重量衰减规律 | 第23-24页 |
3.2.4 凋落物有机碳浓度的变化 | 第24-26页 |
3.2.5 凋落物碳残留率的变化 | 第26-27页 |
3.2.6 分解速率模型及参数 | 第27-28页 |
3.3 杉木与合欢凋落物分解过程养分浓度及其残留率动态 | 第28-34页 |
3.3.1 凋落物分解过程氮浓度动态 | 第28-30页 |
3.3.2 凋落物分解过程氮残留率动态 | 第30-31页 |
3.3.3 凋落物分解过程磷浓度动态 | 第31-33页 |
3.3.4 凋落物分解过程磷残留率动态 | 第33-34页 |
3.4 杉木与合欢凋落物分解过程化学计量比动态 | 第34-39页 |
3.4.1 凋落物分解过程C/N比动态 | 第34-36页 |
3.4.2 凋落物分解过程C/P比动态 | 第36-38页 |
3.4.3 凋落物分解过程N/P比动态 | 第38-39页 |
3.5 杉木与合欢凋落物分解外源15N固持与释放的变化规律 | 第39-40页 |
3.6 杉木与合欢凋落物分解铵态氮与硝态氮的变化规律 | 第40-43页 |
3.6.1 凋落物铵态氮的变化规律 | 第40-41页 |
3.6.2 凋落物硝态氮的变化规律 | 第41-43页 |
3.7 凋落物分解过程主要酶活性响应 | 第43-45页 |
4 讨论 | 第45-50页 |
4.1 杉木和合欢凋落物分解与重量衰减特征 | 第45-46页 |
4.2 杉木和合欢凋落物分解过程的养分浓度及其残留率动态 | 第46-47页 |
4.3 杉木和合欢凋落物分解与酶活性的关系 | 第47-48页 |
4.4 外源生态化学计量比对凋落物分解过程养分释放和固持的影响 | 第48-49页 |
4.5 内源生态化学计量比对凋落物分解过程固持氮能力的影响 | 第49-50页 |
5 主要研究结果与展望 | 第50-52页 |
5.1 主要研究结果 | 第50-51页 |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