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8页 |
导言 | 第8-26页 |
一、问题的缘起 | 第8页 |
二、研究现状及缺陷 | 第8-20页 |
(一) 反垄断法不确定性的经济学研究进路 | 第9-15页 |
(二) 反垄断法不确定性的法学研究进路 | 第15-20页 |
三、本文的努力与创新 | 第20-24页 |
四、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4-26页 |
(一) 确定性的涵义界定 | 第24页 |
(二) 反垄断法、反托拉斯法、竞争法的概念界定 | 第24-26页 |
第一章 法律不确定性理论的思想阐释 | 第26-43页 |
一、新自然法学派:价值导向的不确定性 | 第26-30页 |
(一) 富勒:目的性阐释 | 第27-28页 |
(二) 德沃金:整合性的法律观 | 第28页 |
(三) 价值评判导致不确定性的不可避免性 | 第28-30页 |
二、新分析法学派:规范导向的不确定性 | 第30-35页 |
(一) 凯尔森:纯粹法学 | 第30-32页 |
(二) 哈特的规则理论:法律规则不确定性的语义学解释 | 第32-35页 |
三、社会法学派:利益导向的不确定性 | 第35-41页 |
(一) 现实主义法学派:彻底否定法律确定性的理论 | 第35-38页 |
(二) 客观看待不确定性的社会法学派:庞德能动的法律观 | 第38-41页 |
(三) 利益权衡导致不确定性的不可避免性 | 第41页 |
四、法律不确定性的不可避免性 | 第41-43页 |
第二章 反垄断法不确定性的实质内涵 | 第43-68页 |
一、反垄断法具有政策导向性 | 第43-53页 |
(一) 反垄断法作为行为规范其构成要素多是原则而非规则 | 第44-46页 |
(二) 反垄断法的基本范畴是权力与义务 | 第46-49页 |
(三) 反垄断法的决定模式是目的——手段的模式 | 第49-51页 |
(四) 反垄断法的特性是政策导向性 | 第51-53页 |
二、政策导向背后的利益权衡 | 第53-62页 |
(一) 国家利益的权衡 | 第54-57页 |
(二) 多元利益的权衡 | 第57-62页 |
三、政策导向背后的价值衡量 | 第62-66页 |
(一) 公平观念的多重理解对反垄断法不确定性的影响 | 第62-65页 |
(二) 效率观念的多重理解对反垄断法不确定性的影响 | 第65-66页 |
四、政策导向背后的知识选择 | 第66-68页 |
第三章 反垄断法不确定性的实践价值 | 第68-79页 |
一、美国反托拉斯法中的合理原则 | 第68-74页 |
(一) 合理原则的功能——克服反垄断法律规则的刚性 | 第68-71页 |
(二) 合理原则的修正——实现反垄断法律规则的刚性与政策弹性的协调 | 第71-74页 |
二、欧共体竞争法中的豁免制度:规则的刚性与政策的弹性之间的协调制度 | 第74-78页 |
三、反垄断法不确定性的实践价值:关切个案现实复杂性的合理性 | 第78-79页 |
第四章 反垄断法不确定性运用的合理限度 | 第79-108页 |
一、两种对立的法律——政策观 | 第79-89页 |
(一) 政策在法律中的定位不同:本体论角度的定位与方法论角度的定位 | 第80-84页 |
(二) 法律客观性的答案不同:正确答案与合情理答案 | 第84-89页 |
二、哈贝斯的论证商谈进路:法律——政策的程序主义协调 | 第89-96页 |
(一) 对法律实用主义的质疑 | 第89-91页 |
(二) 对德沃金的质疑 | 第91-94页 |
(三) 哈贝马斯商谈理论的超越 | 第94-96页 |
三、法律商谈理论:法律不确定性的程序主义限度 | 第96-103页 |
(一) 确定性问题的转化 | 第97-100页 |
(二) 商谈理论程序确定性的保证 | 第100-103页 |
四、反垄断法不确定性运用的合理限度 | 第103-108页 |
(一) 适用政策的方法——利益衡量法 | 第104-106页 |
(二) 利益衡量应受公共利益原则约束 | 第106-108页 |
第五章 反垄断法的不确定性与反垄断法的未来 | 第108-116页 |
一、更加关注法院审判而不是反垄断立法 | 第108-112页 |
二、更加关注反垄断执法和解制度的适用 | 第112-116页 |
(一) 执法和解会降低反垄断法不确定性带来的执法高成本 | 第113-114页 |
(二) 执法和解合乎反垄断法不确定性对执法方式弹性的诉求 | 第114-116页 |
结语 | 第116-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4页 |
攻博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 第124-125页 |
后记 | 第125-126页 |
中文摘要 | 第126-129页 |
ABSTRACT | 第129-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