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6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一) 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 第10页 |
(二) 旅游产业结构调整迫切 | 第10-11页 |
(三) 旅游产业投资隐患频现 | 第11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1-19页 |
(一) 旅游产业效率 | 第11-15页 |
(二) “一带一路”旅游发展 | 第15-17页 |
(三) “一带一路”旅游产业效率 | 第17-19页 |
(四) 文献述评 | 第19页 |
三、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9-21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19-20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四、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五、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23-24页 |
(二) 技术路线 | 第24页 |
六、可能创新点 | 第24-26页 |
(一) 内容视角 | 第24-25页 |
(二) 方法视角 | 第25-26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重要概念界定 | 第26-31页 |
一、相关理论基础 | 第26-28页 |
(一) 经济效率理论 | 第26页 |
(二) 生产前沿面理论 | 第26-27页 |
(三) 经济增长理论 | 第27-28页 |
(四)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8页 |
二、重要概念界定 | 第28-31页 |
(一) “一带一路” | 第28-29页 |
(二) 效率 | 第29-30页 |
(三) 旅游产业效率 | 第30-31页 |
第三章 “一带一路”沿线省区旅游产业效率特征评价 | 第31-48页 |
一、案例地概况 | 第31-32页 |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数据来源 | 第32-34页 |
三、数据处理方法 | 第34-36页 |
(一) 数据包络法 | 第34-35页 |
(二) GIS空间冷热点分析 | 第35页 |
(三) 曼奎斯特模型 | 第35-36页 |
四、特征分析 | 第36-48页 |
(一) 总体特征 | 第36-37页 |
(二) 贡献特征 | 第37-39页 |
(三) 时序特征 | 第39-41页 |
(四) 空间特征 | 第41-45页 |
(五) 演化特征 | 第45-48页 |
第四章 “一带一路”沿线省区旅游产业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 第48-61页 |
一、影响因素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48-50页 |
(一) 经济发展水平 | 第48-49页 |
(二) 区位交通 | 第49页 |
(三) 科技信息水平 | 第49页 |
(四) 产业结构 | 第49页 |
(五) 市场化程度 | 第49-50页 |
(六) 市场潜力 | 第50页 |
(七) 旅游产业规模 | 第50页 |
(八) 人才支持 | 第50页 |
二、数据处理方法 | 第50-54页 |
(一) 平稳性检验 | 第51页 |
(二) 协整检验 | 第51-52页 |
(三) 面板数据模型类型 | 第52-54页 |
(四) 模型识别 | 第54页 |
三、面板模型的构建与检验 | 第54-57页 |
(一) 模型构建 | 第54-55页 |
(二) 模型检验 | 第55-57页 |
四、面板模型的拟合估计与结果分析 | 第57-61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提升策略及未来展望 | 第61-66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61-62页 |
二、提升策略 | 第62-64页 |
(一)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 | 第62-63页 |
(二) 完善交通网络,增加旅游体验 | 第63页 |
(三)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 第63页 |
(四) 避免重复建设,打造旅游精品 | 第63页 |
(五) 注重人才培养,提升服务品质 | 第63-64页 |
(六) 发挥政府职能,促进协调发展 | 第64页 |
三、未来展望 | 第64-66页 |
(一) 效率指标体系拓展 | 第64页 |
(二) 研究方法完善 | 第64-65页 |
(三) 研究视角创新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3页 |
附录 | 第73-77页 |
致谢 | 第77-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