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缩略词 | 第9-10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6页 |
| 1.1 地震 | 第10-12页 |
| 1.2 地震前兆 | 第12-17页 |
| 1.3 地下水及地震断裂带冷泉 | 第17-19页 |
| 1.4 地下水微生物生态系统 | 第19-21页 |
| 1.5 微生物群落研究方法概述 | 第21-22页 |
| 1.6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2-24页 |
| 1.7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6-32页 |
| 2.1 样品采集及处理 | 第26-27页 |
| 2.2 泉水水文地球化学指标测定 | 第27页 |
| 2.3 基于T-RFLP的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 第27-29页 |
| 2.4 泉水细菌群落功能多样性测定 | 第29-30页 |
| 2.5 监测期内地震情况统计及震中距的计算 | 第30页 |
| 2.6 统计分析 | 第30-32页 |
| 第三章 乌鲁木齐10号泉水体细菌群落多时间尺度变化 | 第32-55页 |
| 3.1 乌鲁木齐10号泉水文地球化学指标随时间动态变化 | 第33-35页 |
| 3.2 乌鲁木齐10号泉细菌群落组成多时间尺度特征 | 第35-51页 |
| 3.3 乌鲁木齐10号泉细菌Alpha-多样性随时间动态变化 | 第51-52页 |
| 3.4 乌鲁木齐10号泉细菌群落组成与水文地球化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第52-53页 |
| 3.5 讨论 | 第53-54页 |
| 3.6 小结 | 第54-55页 |
| 第四章 分子水平上监测乌鲁木齐10号泉细菌对地震的响应 | 第55-83页 |
| 4.1 监测期内地震观测及震例分析 | 第55-57页 |
| 4.2 监测期内地震前后水文地球化学指标的变化 | 第57-63页 |
| 4.3 地震前后泉水细菌群落的变化 | 第63-74页 |
| 4.4 地震前后泉水细菌类群与水文地球化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第74-81页 |
| 4.5 讨论 | 第81-82页 |
| 4.6 小结 | 第82-83页 |
| 第五章 细胞活性上监测乌鲁木齐10号泉细菌对地震的响应 | 第83-102页 |
| 5.1 地震前后不同时间泉水微生物的AWCD值分析 | 第83-85页 |
| 5.2 地震前后不同时间泉水微生物对不同底物的利用特征 | 第85-90页 |
| 5.3 地震前后不同时间泉水微生物碳代谢的主成分分析 | 第90-92页 |
| 5.4 地震前后不同时间泉水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指数分析 | 第92-94页 |
| 5.5 地震前后泉水微生物群落功能与水文地球化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第94-100页 |
| 5.6 讨论 | 第100-101页 |
| 5.7 小结 | 第101-102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2-103页 |
| 6.1 结论 | 第102页 |
| 6.2 展望 | 第102-10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3-112页 |
| 致谢 | 第112-113页 |
| 作者简介 | 第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