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中国城市规划及建设论文

生态视角下武陵特色小城镇规划路径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英文摘要第5-14页
1 绪论第14-26页
    1.1 研究背景第14-20页
        1.1.1 特色小镇建设活动的兴起第14-17页
        1.1.2 绿色生态发展理念的提出第17-19页
        1.1.3 渝东北小城镇面临的发展机遇第19-20页
    1.2 研究目的意义第20-21页
        1.2.1 研究目的第20页
        1.2.2 研究意义第20-21页
    1.3 研究对象概况第21-22页
    1.4 研究内容方法第22-24页
        1.4.1 研究内容第22-23页
        1.4.2 研究方法第23-24页
    1.5 研究框架第24-26页
2 研究溯源与案例借鉴第26-48页
    2.1 小城镇相关研究进展第26-39页
        2.1.1 特色小城镇概念内涵第26-27页
        2.1.2 生态小城镇内涵研究第27-28页
        2.1.3 国外小城镇相关研究回顾第28-31页
        2.1.4 国内小城镇相关研究回顾第31-39页
    2.2 小城镇综合研究理论第39-43页
        2.2.1 协同创新理论第39-40页
        2.2.2 融合发展理论第40-41页
        2.2.3 智慧开发理论第41-43页
    2.3 特色小城镇开发案例第43-47页
        2.3.1 特色引导型生态小城镇——瑞士达沃斯小镇第43-45页
        2.3.2 产业促进型生态小城镇——浙江嘉兴市乌镇第45-47页
    2.4 本章小结第47-48页
3 研究对象选取及其现状研究第48-84页
    3.1 区域小城镇生态特征总结评估第48-62页
        3.1.1 区域小城镇综合发展概况第48-51页
        3.1.2 区域代表小城镇研究选取第51-53页
        3.1.3 生态条件评价:地质与气候条件地域特征突出第53-54页
        3.1.4 生态资源评估:自然与文化生态资源内涵丰富第54-59页
        3.1.5 生态格局评析:城镇形态与格局生态特色凸显第59-62页
    3.2 区域特色小城镇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第62-71页
        3.2.1 评价研究总体思路第62-63页
        3.2.2 评价指标体系指导原则第63页
        3.2.3 评价指标体系建构与标准评定第63-71页
    3.3 评估选取研究对象——武陵镇第71-72页
    3.4 武陵镇生态发展现状总结梳理第72-81页
        3.4.1 区位条件与生态基础第72-74页
        3.4.2 特色资源与地域文化第74-76页
        3.4.3 产业开发与业态分析第76-78页
        3.4.4 空间布局与生态风貌第78-79页
        3.4.5 建筑形式与设计特色第79-81页
    3.5 武陵镇现状开发面临的重点生态问题第81-83页
        3.5.1 自然生态保护不足,资源生态破坏第81-82页
        3.5.2 产业生态丰富不够,产业发展孤立第82页
        3.5.3 空间生态融合不多,空间格局剥离第82-83页
        3.5.4 文化生态传承不佳,人文活力衰减第83页
    3.6 本章小结第83-84页
4 武陵特色小城镇规划路径研究第84-122页
    4.1 生态引领下的武陵镇发展内涵确立第84-87页
        4.1.1 特色发展的理念与内涵第84-86页
        4.1.2 研究理论的贯彻与落实第86-87页
    4.2 围绕生态理念的武陵镇规划路径设计第87-90页
        4.2.1 研究路径确立第87页
        4.2.2 规划范围界定第87页
        4.2.3 功能生态定位第87-88页
        4.2.4 发展目标指向第88-89页
        4.2.5 实施步骤安排第89-90页
    4.3 自然的生态修复优化策略第90-95页
        4.3.1 加强库区治理保护,实现区域生态共生第90-91页
        4.3.2 形成“山-城-江”新格局,丰富城镇生态空间第91-94页
        4.3.3 补充微观环境营造,建立社区生态单元第94-95页
    4.4 产业的生态转型重构策略第95-103页
        4.4.1 绿色融合发展,产业内涵深化丰富第95-97页
        4.4.2 低碳转型升级,产业体系重构完善第97-98页
        4.4.3 生态价值延伸,产业资源优化配置第98-101页
        4.4.4 集约整合创新,产业模式拓展提升第101-103页
    4.5 空间的生态修补完善策略第103-117页
        4.5.1 以生态修复为引领的空间修补优化策略第103-105页
        4.5.2 以绿色低碳为目标的设施配套完善策略第105-108页
        4.5.3 以特色塑造为重点的形态风貌突出策略第108-117页
    4.6 文化的生态活化开发策略第117-121页
        4.6.1 文化生态复兴重构第117-118页
        4.6.2 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第118页
        4.6.3 传统文化织补传承第118-119页
        4.6.4 新兴文化融合创新第119-121页
    4.7 本章小节第121-122页
5 武陵特色小城镇规划实施保障第122-130页
    5.1 基于生态理念的规划实施策略整合第122-123页
    5.2 生态理念指引下机制保障与管制模式创新第123-127页
        5.2.1 完善管控治理措施第123-125页
        5.2.2 丰富经营招商模式第125-126页
        5.2.3 创新城镇开发机制第126-127页
    5.3 武陵特色小城镇开发阶段划分第127-128页
    5.4 本章小结第128-130页
6 回顾与展望第130-134页
    6.1 总结与回顾第130-132页
    6.2 研究与展望第132-134页
致谢第134-136页
参考文献第136-140页
附录第140页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140页
    B.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第140页

论文共1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CFD的臭氧接触池结构优化及臭氧化过程的模拟
下一篇:鼓风预混式中餐炒菜灶的设计与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