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页 |
1.2 轨道交通用直线电机研究现状 | 第9-15页 |
1.2.1 直线感应电机 | 第11-14页 |
1.2.2 永磁同步直线电机 | 第14-15页 |
1.3 新型永磁直线电机的发展现状 | 第15-17页 |
1.4 新型混合励磁直线电机 | 第17-18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模块化互补型永磁直线电机的理论研究 | 第20-34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旋转型FSPM电机结构与工作原理 | 第20-22页 |
2.3 模块化互补型LFSPM电机的磁路互补原理 | 第22-25页 |
2.4 新型混合励磁直线电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 第25-29页 |
2.4.1 电机的拓扑结构 | 第25-26页 |
2.4.2 运行原理 | 第26-29页 |
2.5 新型HEPLM电机的数学模型 | 第29-33页 |
2.5.1 磁链方程和电压方程 | 第30-32页 |
2.5.2 电磁推力 | 第32-33页 |
2.5.3 动子运动方程 | 第3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新型混合励磁直线电机的设计 | 第34-44页 |
3.1 引言 | 第34页 |
3.2 输出功率方程 | 第34-35页 |
3.3 电机主要尺寸方程 | 第35-42页 |
3.3.1 动定子极距比 | 第36-37页 |
3.3.2 动子尺寸的确定 | 第37-38页 |
3.3.3 定子尺寸的确定 | 第38-39页 |
3.3.4 永磁体的设计 | 第39-40页 |
3.3.5 电枢绕组的设计 | 第40-42页 |
3.4 电机结构参数 | 第42-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混合励磁直线电机的有限元分析 | 第44-58页 |
4.1 引言 | 第44页 |
4.2 电磁场基本理论与有限元法介绍 | 第44-46页 |
4.2.1 电磁场的基本理论 | 第44-45页 |
4.2.2 有限元法基本原理 | 第45-46页 |
4.3 新型HEPLM电机二维有限元模型 | 第46-48页 |
4.3.1 JMAG软件介绍 | 第46-47页 |
4.3.2 HEPLM电机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7-48页 |
4.4 HEPLM电机有限元静态特性分析 | 第48-57页 |
4.4.1 磁场分布 | 第48-49页 |
4.4.2 空载磁链 | 第49-51页 |
4.4.3 空载反电动势 | 第51-52页 |
4.4.4 电感 | 第52-53页 |
4.4.5 定位力 | 第53-54页 |
4.4.6 静态推力 | 第54-55页 |
4.4.7 调磁性能 | 第55-5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混合励磁直线电机的结构优化与比较 | 第58-68页 |
5.1 引言 | 第58页 |
5.2 HEPLM电机的定、动子极对数配比 | 第58-59页 |
5.3 HEPLM电机的永磁体优化 | 第59-60页 |
5.4 HEPLM电机的定、动子优化 | 第60-63页 |
5.4.1 动子优化 | 第60-61页 |
5.4.2 定子齿优化 | 第61-63页 |
5.5 两种模块化、互补型HEPLM电机结构的比较 | 第63-64页 |
5.6 现有电机性能比较 | 第64-67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68-69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在研究生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