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3-34页 |
1.1 荧光探针概述 | 第13-20页 |
1.1.1 荧光的发现 | 第13页 |
1.1.2 荧光探针的含义 | 第13页 |
1.1.3 荧光探针的构成 | 第13-14页 |
1.1.4 荧光探针的分类 | 第14-15页 |
1.1.5 常见的荧光团 | 第15-20页 |
1.1.5.1 香豆素类 | 第15-16页 |
1.1.5.2 萘酰亚胺类 | 第16-17页 |
1.1.5.3 氟硼吡咯类 | 第17页 |
1.1.5.4 芘类 | 第17-18页 |
1.1.5.5 花菁类 | 第18页 |
1.1.5.6 氧杂蒽类 | 第18-19页 |
1.1.5.7 苯并吡喃腈类 | 第19-20页 |
1.2 苯并吡喃腈类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 | 第20-30页 |
1.3 几种常见的离子、分子类荧光探针 | 第30-33页 |
1.3.1 常见的Cu~(2+)荧光探针 | 第30-31页 |
1.3.2 常见的Cys和 GSH荧光探针 | 第31-32页 |
1.3.3 常见的Zn(2+)荧光探针 | 第32-33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3-34页 |
第二章 接力识别Cu~(2+)和Cys、GSH荧光探针的性能研究 | 第34-59页 |
2.1 前言 | 第34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4-40页 |
2.2.1 实验仪器及药品 | 第34-36页 |
2.2.2 F1 的合成 | 第36-38页 |
2.2.2.1 化合物2-2 的合成 | 第36页 |
2.2.2.2 化合物2-3 的合成 | 第36-37页 |
2.2.2.3 化合物2-4 的合成 | 第37页 |
2.2.2.4 化合物2-5 的合成 | 第37页 |
2.2.2.5 化合物2-6 的合成 | 第37-38页 |
2.2.2.6 F1 的合成 | 第38页 |
2.2.3 相关测试溶液的配制方法 | 第38-39页 |
2.2.4 测试方法 | 第39-40页 |
2.2.4.1 紫外吸收光谱的测试 | 第39页 |
2.2.4.2 荧光发射光谱的测试 | 第39-40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0-57页 |
2.3.1 探针F1 的光谱性能研究 | 第40-47页 |
2.3.1.1 紫外选择性 | 第40-41页 |
2.3.1.2 紫外干扰性 | 第41页 |
2.3.1.3 紫外滴定曲线与紫外检测限 | 第41-42页 |
2.3.1.4 紫外光谱法确定和计算出的计量比及结合常数 | 第42-43页 |
2.3.1.5 荧光选择性 | 第43页 |
2.3.1.6 荧光干扰性 | 第43-44页 |
2.3.1.7 荧光滴定曲线与检测限 | 第44-45页 |
2.3.1.8 荧光光谱法确定和计算出的计量比及结合常数 | 第45页 |
2.3.1.9 时间的影响 | 第45页 |
2.3.1.10 pH的影响 | 第45-46页 |
2.3.1.11 最佳测试体系的选择 | 第46-47页 |
2.3.1.12 不同种类铜盐的选择性 | 第47页 |
2.3.2 探针F1-Cu~(2+)络合物的光谱实验研究 | 第47-55页 |
2.3.2.1 紫外选择性 | 第48-49页 |
2.3.2.2 紫外滴定曲线与检测限 | 第49-51页 |
2.3.2.3 荧光选择性 | 第51页 |
2.3.2.4 荧光干扰性 | 第51-52页 |
2.3.2.5 荧光滴定曲线与检测限 | 第52-53页 |
2.3.2.6 响应时间 | 第53-54页 |
2.3.2.7 pH的影响 | 第54-55页 |
2.3.3 识别的可逆性研究 | 第55-56页 |
2.3.4 识别机理的推测 | 第56页 |
2.3.5 细胞成像实验研究 | 第56-57页 |
2.4 结论 | 第57-59页 |
第三章 识别Zn(2+)荧光探针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 第59-81页 |
3.1 前言 | 第59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9-63页 |
3.2.1 实验仪器及药品 | 第59-60页 |
3.2.2 F2,F3和F4 的合成 | 第60-62页 |
3.2.2.12 -肼基苯并噻唑的合成 | 第61页 |
3.2.2.2 F2 的合成 | 第61页 |
3.2.2.3 F3 的合成 | 第61-62页 |
3.2.2.4 F4 的合成 | 第62页 |
3.2.3 相关测试溶液的配制方法 | 第62页 |
3.2.4 测试方法 | 第62-63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63-80页 |
3.3.1 探针F2 的光谱实验研究 | 第63-69页 |
3.3.1.1 紫外选择性 | 第63-64页 |
3.3.1.2 荧光选择性 | 第64-65页 |
3.3.1.3 荧光干扰性 | 第65页 |
3.3.1.4 紫外滴定曲线与检测限 | 第65-66页 |
3.3.1.5 荧光滴定曲线与检测限 | 第66-67页 |
3.3.1.6 计量比与结合常数的计算 | 第67页 |
3.3.1.7 Job's曲线 | 第67-68页 |
3.3.1.8 响应时间 | 第68页 |
3.3.1.9 识别机理的推测 | 第68页 |
3.3.1.10 结论 | 第68-69页 |
3.3.2 探针F3 的光谱实验研究 | 第69-74页 |
3.3.2.1 紫外选择性 | 第69-70页 |
3.3.2.2 荧光选择性 | 第70页 |
3.3.2.3 荧光干扰性 | 第70-71页 |
3.3.2.4 荧光滴定曲线与检测限 | 第71页 |
3.3.2.5 紫外滴定曲线与检测限 | 第71-72页 |
3.3.2.6 计量比与结合常数的计算 | 第72-73页 |
3.3.2.7 Job's曲线 | 第73页 |
3.3.2.8 响应时间 | 第73页 |
3.3.2.9 识别机理的推测 | 第73-74页 |
3.3.2.10 结论 | 第74页 |
3.3.3 探针F4 光谱实验研究 | 第74-80页 |
3.3.3.1 紫外选择性 | 第74-75页 |
3.3.3.2 荧光选择性 | 第75页 |
3.3.3.3 荧光干扰性 | 第75-76页 |
3.3.3.4 紫外滴定曲线与检测限 | 第76-77页 |
3.3.3.5 荧光滴定曲线与检测限 | 第77页 |
3.3.3.6 计量比与结合常数的计算 | 第77-78页 |
3.3.3.7 Job's曲线 | 第78-79页 |
3.3.3.8 响应时间 | 第79页 |
3.3.3.9 识别机理的推测 | 第79-80页 |
3.3.3.10 结论 | 第80页 |
3.4 总结 | 第80-81页 |
第四章 一种用于识别Cys荧光探针的性能研究 | 第81-90页 |
4.1 前言 | 第81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81-84页 |
4.2.1 实验仪器及药品 | 第81-82页 |
4.2.2 F5 的合成 | 第82-83页 |
4.2.3 相关测试溶液的配制方法 | 第83-84页 |
4.2.4 测试方法 | 第84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84-89页 |
4.3.1 探针F5 光谱实验研究 | 第84-88页 |
4.3.1.1 探针F5对Cys的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 | 第84-85页 |
4.3.1.2 荧光选择性 | 第85-86页 |
4.3.1.4 浓度滴定曲线与检测限 | 第86-87页 |
4.3.1.5 反应时间 | 第87页 |
4.3.1.6 pH的影响 | 第87页 |
4.3.1.7 最佳测试体系的选择 | 第87-88页 |
4.3.2 识别机理的推测 | 第88-89页 |
4.4 结论 | 第89-90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9页 |
论文附图 | 第99-105页 |
个人简历、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05-106页 |
致谢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