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9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文献回顾 | 第14-17页 |
1.2.1 关于控股股东掠夺中小股东利益的文献 | 第14-15页 |
1.2.2 关于股权质押与公司价值的文献 | 第15页 |
1.2.3 关于股权质押与经营绩效的文献 | 第15-16页 |
1.2.4 关于股权质押引发的风险研究 | 第16-17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7-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4 本文的贡献之处 | 第18-19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分析 | 第19-25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9页 |
2.1.1 控股股东 | 第19页 |
2.1.2 股权质押 | 第19页 |
2.1.3 中小股东 | 第19页 |
2.2 相关理论分析 | 第19-25页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9-20页 |
2.2.2 控制权私利理论分析 | 第20-21页 |
2.2.3 隧道效应分析 | 第21-22页 |
2.2.4 股权质押影响中小股东利益的机理分析 | 第22-25页 |
第3章 LS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融资的现状分析 | 第25-44页 |
3.1 背景信息 | 第25页 |
3.2 LS公司概况介绍 | 第25-31页 |
3.2.1 公司发展历程 | 第25页 |
3.2.2 股本结构 | 第25-28页 |
3.2.3 股价概况 | 第28页 |
3.2.4 融资概况 | 第28-31页 |
3.3 LS公司历次股权质押融资概况 | 第31-33页 |
3.4 LS公司股权质押的资金投向 | 第33-35页 |
3.5 LS公司股权质押后的经营绩效现状分析 | 第35-42页 |
3.5.1 资产状况分析 | 第35-36页 |
3.5.2 负债情况 | 第36-37页 |
3.5.3 盈利能力 | 第37-38页 |
3.5.4 营运能力 | 第38-40页 |
3.5.5 偿债能力 | 第40-42页 |
3.6 LS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背后的原因分析 | 第42-44页 |
3.6.1 公司的资金链紧绷 | 第42页 |
3.6.2 股权质押成本低 | 第42-43页 |
3.6.3 融资体制不完善 | 第43页 |
3.6.4 控股股东保护自我经济利益 | 第43-44页 |
第4章 LS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给中小股东带来的风险及原因分析 | 第44-48页 |
4.1 停牌风险 | 第44页 |
4.2 股权质押爆仓引发的易主风险 | 第44-45页 |
4.3 控股股东投资失败带来的风险 | 第45页 |
4.4 股权价值下跌风险 | 第45-46页 |
4.5 公司经营业绩下降风险 | 第46页 |
4.6 股价崩盘的风险 | 第46-48页 |
第5章 规避LS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给中小股东带来风险的对策 | 第48-55页 |
5.1 完善保护中小股东法律规定的建议 | 第48-50页 |
5.1.1 完善股权质押信息披露制度 | 第48-49页 |
5.1.2 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进行限制 | 第49页 |
5.1.3 加大股权质押违规成本 | 第49-50页 |
5.2 加强外部监管的建议 | 第50-52页 |
5.2.1 金融监管部门的审查 | 第50-51页 |
5.2.2 证券监管系统内部的审查 | 第51页 |
5.2.3 建立股权质押的风控机制 | 第51页 |
5.2.4 形成相互协作的综合监管体系 | 第51-52页 |
5.3 对金融机构的建议 | 第52-53页 |
5.3.1 制止上市公司没有缘由的停牌 | 第52页 |
5.3.2 认真审查高估值公司 | 第52-53页 |
5.3.3 发挥资信评级机构的反馈作用 | 第53页 |
5.4 上市公司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建议 | 第53-55页 |
5.4.1 设立对控股股东有效的监督机制 | 第53-54页 |
5.4.2 加强中小股东风险防控能力 | 第54-55页 |
第6章 结论和启示 | 第55-58页 |
6.1 结论 | 第55-56页 |
6.2 启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后记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