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收入与分配论文

共同富裕目标下扶贫模式的优化:从传统扶贫到精准扶贫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绪论第9-14页
    一、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第9-11页
        (一)选题背景第9-10页
        (二)选题的理论意义第10页
        (三)选题的实践意义第10-11页
    二、文献综述第11-14页
        (一)共同富裕思想的综述第11-12页
        (一)研究内容第12-13页
        (二)研究方法第13页
        (三)论文的创新点第13-14页
第一章 传统扶贫模式的发展经验与困境第14-22页
    第一节 传统扶贫模式的发展历程第14-17页
        一、农村体制改革时期的制度性改革减贫(1978-1985年)第14-15页
        二、改革开放时期的大规模扶贫开发战略(1986-1993年)第15页
        三、市场经济初期的国家八七扶贫攻坚战(1994-2000年)第15-16页
        四、新世纪以来的我国农村扶贫开发治理(2001-2010年)第16-17页
    第二节 传统扶贫模式的主要经验第17-19页
        一、坚持改革开放与创造持续减贫的环境第17-18页
        二、保持经济增长与构筑政府主导的格局第18页
        三、实施财政改革与发挥财政扶贫的职能第18页
        四、注重开发式扶贫与提升自我发展能力第18-19页
    第三节 传统扶贫模式的实施困境第19-22页
        一、政府投入的扶贫资金管理失衡第19-20页
        二、经济波动下返贫现象难以控制第20页
        三、扶贫缺乏社会力量的辅助支持第20-21页
        四、扶贫相关的监督体系不够健全第21-22页
第二章 共同富裕目标下脱贫工作的升华—精准扶贫第22-31页
    第一节 我国精准扶贫政策的主要内容第22-26页
        一、共同富裕目标下,精准扶贫政策的提出第22-23页
        二、共同富裕目标下,精准扶贫政策的内容第23-26页
    第二节 精准扶贫有利于避免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第26-27页
        一、精准扶贫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原则第26页
        二、精准扶贫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创新的制度基础第26-27页
        三、精准扶贫促进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第27页
    第三节 精准扶贫更有利于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第27-29页
        一、精准扶贫有助于实现贫困地区的小康水平第27-28页
        二、精准扶贫有助于实现贫困治理的崭新目标第28页
        三、精准扶贫利于提升先富带后富的现实手段第28-29页
    第四节 精准扶贫有助于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第29-31页
        一、精准扶贫有助于处理好全面建设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第29页
        二、精准扶贫利于人民更加拥护党和稳固党的执政之基第29-30页
        三、精准扶贫有助于人类从片面发展逐步走向全面发展第30-31页
第三章 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对精准扶贫政策进一步优化第31-37页
    第一节 建立与优化创新的精准识别方法第31-33页
        一、通过收入方法完善贫困户的识别第31页
        二、利用多维度方法精准识别贫困户第31-32页
        三、加强贫困村户在思想方面的扶贫第32-33页
    第二节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精准帮扶措施第33-35页
        一、在“微时代”下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扶贫第33-34页
        二、鼓励与支持年轻力量为脱贫致富贡献智慧第34-35页
        三、利用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村户破除贫困根源第35页
    第三节 强化与健全精准管理体制和机制第35-37页
        一、革新财政专项完善精准扶贫中的组织管理第35-36页
        二、强化扶贫开发过程中的精准管理协作配合第36页
        三、健全扶贫考核机制继而提升扶贫的精准度第36-37页
结语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40页
致谢第40页

论文共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马克思的资本逻辑及其当代价值研究--以当代共享经济模式为例
下一篇:论农村土地“三权分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