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1 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是政府提出的战略规划 | 第9-10页 |
1.1.2 税收政策对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 | 第10页 |
1.1.3 目前关于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税收政策研究较少 | 第10页 |
1.2 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理论价值 | 第10-11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1页 |
1.3 研究综述 | 第11-17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1.4 支撑理论 | 第17-19页 |
1.4.1 税收原则理论 | 第17-18页 |
1.4.2 税收中性理论 | 第18页 |
1.4.3 宏观调控理论 | 第18-19页 |
2 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税收政策现状及评价 | 第19-25页 |
2.1 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税收政策现状 | 第19-21页 |
2.1.1 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增值税现状 | 第19页 |
2.1.2 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所得税现状 | 第19-20页 |
2.1.3 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出口退税现状 | 第20页 |
2.1.4 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地方小税种现状 | 第20-21页 |
2.1.5 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部分税收征管现状 | 第21页 |
2.2 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税收政策评价 | 第21-25页 |
2.2.1 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增值税政策评价 | 第21-22页 |
2.2.2 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所得税政策评价 | 第22页 |
2.2.3 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出口退税政策评价 | 第22-23页 |
2.2.4 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地方小税种政策评价 | 第23页 |
2.2.5 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税收征管评价 | 第23-25页 |
3 昆明市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税收问题及分析 | 第25-35页 |
3.1 昆明市农业税收收入情况的现状与分析 | 第25-28页 |
3.1.1 税收与产值反向发展 | 第25-26页 |
3.1.2 第一产业营业用车辆投入大幅降低 | 第26页 |
3.1.3 第一产业“两税”规模小且弹性高 | 第26页 |
3.1.4 烟草制品业以外的农产品加工业税收贡献较小 | 第26-27页 |
3.1.5 对农业的税收减免力度大 | 第27-28页 |
3.2 昆明市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的税收问题及分析 | 第28-30页 |
3.2.1 “高征低抵”导致税负较高 | 第28页 |
3.2.2 缺乏税收激励 | 第28-29页 |
3.2.3 核定扣除引发区域税收竞争和税收不公平 | 第29-30页 |
3.3 不利于推动都市农庄发展的税收问题及分析 | 第30-32页 |
3.3.1 多税率并行导致核算困难 | 第30-31页 |
3.3.2 同一公司运作下的自产自用农产品税负较高 | 第31页 |
3.3.3 业务交叉使政策适用难以把握 | 第31页 |
3.3.4 多公司运作下的自产自用农产品使用发票的政策依据矛盾 | 第31-32页 |
3.4 影响农业投资的税收问题及分析 | 第32-34页 |
3.4.1 税收优惠对农业产业投资的引导作用不强 | 第32页 |
3.4.2 农产品征税范围难以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 | 第32-33页 |
3.4.3 信贷服务税收优惠力度不足 | 第33页 |
3.4.4 社会化服务税收导向不足 | 第33页 |
3.4.5 地方税种扶持少 | 第33-34页 |
3.5 影响出口秩序的税收问题及分析 | 第34-35页 |
4 农业发达国家推动农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及启示 | 第35-40页 |
4.1 发达国家涉农税收的介绍和评析 | 第35-38页 |
4.1.1 增值税 | 第35-36页 |
4.1.2 所得税 | 第36-37页 |
4.1.3 土地税、赠与税及遗产税等 | 第37-38页 |
4.2 发达国家涉农税收政策的启示 | 第38-40页 |
4.2.1 不单独设立农业税 | 第38页 |
4.2.2 采取多种税收优惠方法 | 第38页 |
4.2.3 实行退税免税或特殊税率 | 第38-39页 |
4.2.4 财政补贴和抵扣政策 | 第39-40页 |
5 昆明市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 | 第40-46页 |
5.1 统一全产业链的税收政策 | 第40-42页 |
5.1.1 实行全产业链的增值税低税率 | 第40页 |
5.1.2 对《农产品征税范围注释》进一步完善 | 第40-41页 |
5.1.3 农产品增值税政策转变为“前征后抵、即征即退、前开后抵” | 第41页 |
5.1.4 制定都市农庄发展的专项税收政策 | 第41-42页 |
5.2 进一步调整税收优惠政策 | 第42-44页 |
5.2.1 扩大涉农融资的税收优惠 | 第42页 |
5.2.2 扩大农业基础设施的税收优惠 | 第42页 |
5.2.3 优化龙头企业的税收激励政策 | 第42-43页 |
5.2.4 给予农业创新和劳动力培养专项优惠 | 第43页 |
5.2.5 充分应用地方政府的税收权限 | 第43页 |
5.2.6 税收鼓励与限制并举 | 第43-44页 |
5.3 统一出口政策和改善出口秩序 | 第44页 |
5.4 加大农业补贴的投入 | 第44页 |
5.5 加强纳税服务与征管工作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