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1.1.1 城市化进程中的过快机动化现状 | 第8页 |
1.1.2 衍生环境问题突出 | 第8-9页 |
1.1.3 各种资源无节制消耗形势严峻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0-1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4 研究框架 | 第11-14页 |
第2章 绿色交通系统概述 | 第14-22页 |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2.1.1 国外研究现状概述 | 第14-15页 |
2.1.2 国内研究现状概述 | 第15-16页 |
2.2 绿色交通系统涵义 | 第16-19页 |
2.3 绿色交通系统发展方向 | 第19-20页 |
2.3.1 出行方式绿色化 | 第19页 |
2.3.2 交通空间绿色化 | 第19-20页 |
2.3.3 交通工具绿色化 | 第20页 |
2.4 构建绿色交通系统最终目标 | 第20-22页 |
2.4.1 建立以公共交通及慢行为主导的绿色交通体系 | 第20页 |
2.4.2 成为与城市协调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绿色交通 | 第20-21页 |
2.4.3 真正实现技术先进智能的交通系统 | 第21-22页 |
第3章 特大城市绿色交通系统构建措施 | 第22-36页 |
3.1 特大城市交通出行特征 | 第22-25页 |
3.1.1 城市空间布局下的交通现状 | 第22-23页 |
3.1.2 交通需求总量大,出行高峰集中 | 第23页 |
3.1.3 多种出行方式架构展现新形势 | 第23-24页 |
3.1.4 互联网时代的新型交通基础 | 第24-25页 |
3.2 特大城市绿色交通发展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25-27页 |
3.2.1 城市交通规划与用地规划的不协调 | 第25-26页 |
3.2.2 慢行路权被忽视 | 第26页 |
3.2.3 绿色交通要素难发展 | 第26-27页 |
3.2.4 绿色交通宣传及公众参与度差 | 第27页 |
3.3 特大城市绿色交通系统构建措施 | 第27-36页 |
3.3.1 打造慢行基础的交通系统 | 第27-29页 |
3.3.2 城市规划编制与绿色交通协调发展 | 第29-31页 |
3.3.3 改善道路交通环境,营造绿色交通结构 | 第31-32页 |
3.3.4 激励促进公众选择绿色出行方式 | 第32-33页 |
3.3.5 实施绿色交通环保措施 | 第33-36页 |
第4章 天津市中心城区绿色交通发展战略及措施 | 第36-74页 |
4.1 中心城区综合交通发展基础 | 第36-40页 |
4.1.1 综合交通发展目标与策略 | 第36-37页 |
4.1.2 综合交通发展现状 | 第37-40页 |
4.1.3 交通设施对比情况 | 第40页 |
4.2 中心城区发展绿色交通优势及存在问题 | 第40-47页 |
4.2.1 发展绿色交通的优势 | 第40-41页 |
4.2.2 绿色交通发展存在问题 | 第41-47页 |
4.3 中心城区绿色交通发展必要性 | 第47-49页 |
4.3.1 面临的形势 | 第47-48页 |
4.3.2 发展绿色交通的必要性 | 第48-49页 |
4.4 中心城区绿色交通发展战略 | 第49-51页 |
4.4.1 发展战略 | 第49页 |
4.4.2 发展目标 | 第49-51页 |
4.5 中心城区构建绿色交通主要措施 | 第51-74页 |
4.5.1 大力加快轨道交通系统建设 | 第51-52页 |
4.5.2 加快常规公交发展 | 第52-53页 |
4.5.3 完善慢行交通基础设施 | 第53-69页 |
4.5.4 实施强化的机动车交通管理政策 | 第69-71页 |
4.5.5 加强交通规划与用地协调发展 | 第71-74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74-75页 |
5.2 研究创新 | 第75页 |
5.3 研究不足 | 第75页 |
5.4 研究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