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农村乡镇规划论文

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渔村景观设计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8-24页
    1.1 研究背景第8-13页
        1.1.1 中国的城镇化发展的历史沿革第8-9页
        1.1.2 新型城镇化的简介第9-11页
        1.1.3 美丽乡村的简介第11-13页
    1.2 国内外研究叙述第13-18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3-15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5-16页
        1.2.3 相关理论研究第16-17页
        1.2.4 国内外研究总结第17-18页
    1.3 渔村景观在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价值第18-19页
        1.3.1 渔村景观风貌的价值第18页
        1.3.2 文化传承和文明发扬的价值第18-19页
    1.4 创新点第19页
        1.4.1 对政策背景下的渔村景观系统性的研究第19页
        1.4.2 对渔村景观设计科学性的分析思考第19页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9-20页
        1.5.1 研究目的第19-20页
        1.5.2 研究意义第20页
    1.6 理论指导第20页
    1.7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20-24页
        1.7.1 研究方法第20-21页
        1.7.2 研究框架第21-24页
第2章 渔村景观的发展现状研究第24-44页
    2.1 渔村景观的形成和发展第24-30页
        2.1.1 国内渔村的发展背景第24-28页
        2.1.2 渔村景观的发展条件第28-30页
    2.2 渔村景观发展及经营模式调研研究第30-38页
        2.2.1 实地调研——烟台市长岛县第32-35页
        2.2.2 实地调研——威海市烟墩角渔村第35-37页
        2.2.3 实地调研——深圳市较场尾渔村第37-38页
    2.3 渔村景观环境现状的优势和劣势第38-42页
        2.3.1 生态环境的问题第38-39页
        2.3.2 区位条件的问题第39页
        2.3.3 地域文化的问题第39-40页
        2.3.4 产业特色的问题第40-41页
        2.3.5 场地条件的问题第41-42页
    2.4 本章小结第42-44页
第3章 渔村景观的组成要素第44-56页
    3.1 生态环境要素第44-46页
    3.2 地域文化要素第46-49页
    3.3 场地空间要素第49-50页
    3.4 资源配置要素第50-53页
    3.5 产业经济要素第53页
    3.6 环境美学要素第53-56页
第4章 渔村景观的设计原则和指导策略第56-74页
    4.1 渔村景观的设计原则第56-61页
        4.1.1 指导理念第56-57页
        4.1.2 总体原则第57-61页
    4.2 渔村景观设计的指导策略第61-69页
        4.2.1 生态环境的可持续保护第61-62页
        4.2.2 地域文化的挖掘与传承第62-64页
        4.2.3 场地空间的利用与开发第64页
        4.2.4 资源配置的科学性分配第64-67页
        4.2.5 产业经济的创新性拉动第67-69页
        4.2.6 环境美学的人文与关怀第69页
    4.3 渔村景观设计方法研究第69-74页
        4.3.1 从景观空间出发第69页
        4.3.2 从场地功能出发第69-70页
        4.3.3 从心理需求出发第70-71页
        4.3.4 从产业发展出发第71-72页
        4.3.5 从文化传承出发第72-74页
第5章 以天津大神堂渔村为例的景观环境设计实践分析第74-96页
    5.1 大神堂渔村的基本状态第74-81页
        5.1.1 区位背景第74页
        5.1.2 场地概况第74-75页
        5.1.3 自然条件第75-76页
        5.1.4 人文条件第76页
        5.1.5 经济发展沿革第76-77页
        5.1.6 景观现状第77-81页
    5.2 SWOT分析第81-83页
        5.2.1 优势(Strength)第81页
        5.2.2 劣势(Weakness)第81-82页
        5.2.3 机遇(Opportunity)第82页
        5.2.4 威胁(Threat)第82-83页
        5.2.5 SWOT结论第83页
    5.3 人神堂村前期规划第83-89页
        5.3.1 规划核心策略第83-86页
        5.3.2 渔村景观思考第86-88页
        5.3.3 大神堂渔村一期景观概念第88-89页
    5.4 渔村景观设计第89-96页
        5.4.1 点-线-面串接的景观表情体验方式第89-90页
        5.4.2 景观规划设计第90-96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96-98页
    6.1 研究工作和结论第96页
    6.2 展望与局限第96-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4页
附录第104-108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108-110页
致谢第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旅游度假酒店室内公共空间设计方法研究与实践--以南昌万达文华度假酒店为例
下一篇:构建绿色交通系统探讨--以天津市中心城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