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广播、电视事业论文--编辑、写作和播送业务论文

基于非正式学习的科教电视节目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6页
目录第6-9页
一、绪论第9-17页
 (一) 研究背景第9-10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4页
  1. 非正式学习研究现状第10-12页
  2. 科教电视的研究现状第12-14页
 (三)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4-16页
  1. 发展科教电视的意义第14页
  2. 非正式学习在现代社会的意义第14-15页
  3. 非正式学习对科教电视的理论指导意义第15页
  4. 基于非正式学习的科教电视提升学习者的主观幸福感第15页
  5. 基于非正式学习的科教电视对科学素质提高的意义第15-16页
 (四) 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第16-17页
二、科教电视节目概述第17-25页
 (一) 科教电视节目的概念及其特征第17-21页
  1. 科教电视节目的概念第17-18页
  2. 科教电视节目的特征第18-20页
  3. 科教电视节目的传播功能第20-21页
 (二) 发展科教电视节目的意义第21-22页
  1. 电视是获得科技知识和科技信息的最主要渠道第21-22页
  2. 科教电视的传播特点在科学文化传播中具备极大的优势第22页
  3. 科教电视节目提升电视文化品质、促进文化交流第22页
 (三) 科教电视的非正式学习优势第22-25页
  1. 科教电视促进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相互转化,由潜意识指引寻求知识第22-23页
  2. 科教电视节目是知识传播的重要手段和载体,实现非正式学习的高效性第23页
  3. 科教电视提供公平的非正式学习机会第23-25页
三、非正式学习对科教电视的指导意义与作用第25-32页
 (一) 非正式学习的内涵、特征和理论基础第25-28页
  1. 非正式学习的内涵第25-26页
  2. 非正式学习的特征第26-27页
  3. 非正式学习的理论基础第27-28页
 (二) 非正式学习的意义第28-30页
  1. 促进创新性学习第28-29页
  2. 促进学习者个性全面发展第29页
  3. 弥补正式学习之不足,提高学习者的实践智慧和实践能力第29页
  4. 促进终身学习发展和学习型社会的形成第29-30页
 (三) 非正式学习理论在科教电视中的应用可行性第30-32页
  1. 转变学习理念,培养非正式学习观念第30-31页
  2. 非正式学习指导科教电视节目设计充分考虑观众的学习特点,从而激发学习兴趣第31页
  3. 非正式学习强调在科教电视节目中创造融洽的学习情境第31-32页
四、基于非正式学习的科教电视节目问题探析第32-49页
 (一) 我国典型的科教电视节目分析第32-39页
  1. 《科技之光》第32-33页
  2. 《探索·发现》第33-34页
  3. 《绿色空间》第34页
  4. 《百科探秘》第34-35页
  5. 《走进科学》第35-36页
  6. 《百家讲坛》第36-37页
  7. 《人物》第37-38页
  8. 《子午书简》第38-39页
 (二) 国外典型的科教电视节目分析第39-43页
  1. 美国探索频道(Discovery Channel)第39-41页
  2. 法国《原来如此》第41-42页
  3. 美国国家地理频道(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第42-43页
 (三) 国内外科教电视节目的比较分析第43-45页
 (四) 当前科教电视存在的问题第45-49页
  1. 节目忽视科学精神的培养第45页
  2. 选题缺乏严谨性和创新意识第45-46页
  3. 节目信息量不足,缺乏严谨性第46页
  4. 栏目特性模糊,同质化现象严重第46-47页
  5. 内容和形式过于严肃,缺少趣味性第47页
  6. 缺少博学多识、成熟稳重的主持人第47-48页
  7. 央视科教频道与地方科教频道的差异明显第48-49页
五、基于非正式学习的科教电视节目研究第49-63页
 (一) 基于非正式学习的科教电视节目评价原则第49-52页
  1. 教育性原则第49-50页
  2. 科学性原则第50页
  3. 形象性原则第50页
  4. 趣味性原则第50-51页
  5. 情境性原则第51页
  6. 互动性原则第51-52页
 (二) 基于非正式的科教电视节目的策划策略第52-56页
  1. 加强对科教电视栏目的策划第52-53页
  2. 以人为本的选题设计第53-55页
  3. 节目制作方式、表现方法的多元化设计第55-56页
 (三) 基于非正式学习的科教电视内容制作策略第56-60页
  1. 教育性、科学性科教电视节目的实现手段第56-57页
  2. 情境化的科教电视节目的制作策略第57-59页
  3. 娱乐化的科教节目形式第59页
  4. 互动化的数字科教节目挑战第59-60页
 (四) 基于非正式学习的科教电视播出策略第60-61页
  1. 优化节目时段,合理编排第60-61页
  2. 突破介质壁,实现台网一体的融合渗透,发挥新兴媒体的作用第61页
 (五) 基于非正式学习的科教电视的宣传对策第61-63页
  1. 做好节目预告第61-62页
  2. 开发衍生产品,拓展科教节目的市场第62-63页
六、研究结论与展望第63-65页
 (一) 研究结论第63页
 (二) 研究的局限第63-64页
 (三) 展望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9-70页
致谢第70-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宗教信仰:农村老年人精神需求的另类满足--基于山西M基督教会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论电视传播艺术中的视听关系--重提电视传播中听觉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