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土地问题论文

农村土地整治规划中公众感知的影响关系及其测度研究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1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3-15页
        1.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1.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2 研究方案第15-21页
        1.2.1 研究目标第15页
        1.2.2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2.3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6-19页
        1.2.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19页
        1.2.5 可能的创新之处第19-21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第21-33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21-22页
        2.1.1 公众感知与公众参与第21-22页
        2.1.2 农村土地整治规划第22页
        2.1.3 利益相关者第22页
    2.2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22-30页
        2.2.1 关于公众感知的研究进展第22-24页
        2.2.2 关于土地整治中的农户满意的研究进展第24-25页
        2.2.3 关于土地整治规划中公众参与的研究进展第25-27页
        2.2.4 关于土地整治的研究进展第27-29页
        2.2.5 研究述评第29-30页
    2.3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第30-33页
        2.3.1 顾客感知价值理论第30页
        2.3.2 人地协调理论第30-31页
        2.3.3 土地持续利用理论第31页
        2.3.4 利益相关者理论第31-33页
第三章 基于PLS结构方程模型的农村土地整治规划中公众感知的影响关系模型设计第33-43页
    3.1 结构方程的概念及原理介绍第33-36页
        3.1.1 结构方程的概念介绍第33-34页
        3.1.2 结构方程的原理介绍第34-36页
    3.2 农村土地整治规划中公众感知的内涵剖析第36-38页
        3.2.1 内涵分析第36-37页
        3.2.2 结构关系的假设第37-38页
    3.3 农村土地整治规划中公众感知影响关系模型的构建第38-43页
        3.3.1 可测变量的选取第39-40页
        3.3.2 影响关系概念模型构建第40-43页
第四章 基于PLS结构方程模型的测评实证分析第43-69页
    4.1 四大项目区概况第43-45页
        4.1.1 溧水区第43-44页
        4.1.2 高淳区第44页
        4.1.3 江宁区第44-45页
        4.1.4 栖霞区第45页
    4.2 数据的收集及处理第45-49页
        4.2.1 调研对象第45-46页
        4.2.2 问卷及数据整理第46-48页
        4.2.3 问卷基础分析第48-49页
    4.3 模型的建立和拟合评价第49-55页
        4.3.1 软件建模及信度检验第49-51页
        4.3.2 模型拟合评价第51-55页
    4.4 模型结果比较分析第55-69页
        4.4.1 总样本公众感知测评结果分析第56-61页
        4.4.2 四大项目区的公众感知测评结果对比分析第61-69页
第五章 农村土地整治规划工作改进的政策建议第69-73页
    5.1 规划前提高公众期望,规划时提高感知质量第69页
    5.2 建立多样性的土地整治规划的公众参与规划平台,拓宽公众参与途径第69-70页
    5.3 提高土地整治规划的透明度,加强对土地整治规划的宣传第70页
    5.4 提升政府形象,增强公众信任第70-73页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73-77页
    6.1 研究结论第73-74页
    6.2 研究展望第74-77页
参考文献第77-85页
附录第85-95页
致谢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地转用审批的动力机制及改革路径研究--基于中央地方政府关系
下一篇:金湖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