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欧洲哲学论文--德国哲学论文--二十世纪哲学论文--胡塞尔(Husserl,E.1859~1938年)论文

在胡塞尔现象学视野下如何理解科学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绪论第11-17页
第一章 欧洲科学的危机与现象学干预第17-25页
    第一节 欧洲科学的危机第17-21页
        一、欧洲科学与人文精神危机的提出第17-19页
        二、胡塞尔晚期哲学和《欧洲科学危机与超越论现象学》第19-20页
        三、危机的根源:客观主义对理性精神的偏离第20-21页
    第二节 胡塞尔严格科学的理想第21-25页
        一、胡塞尔对科学明证性的追求第21-22页
        二、胡塞尔现象学路径对危机的干预第22-25页
第二章 科学研究对象的转向——从抽象的客体转向事实本身第25-37页
    第一节 基于主客二分的传统科学研究对象第25-28页
        一、古典的“科学”理念第25-26页
        二、自然科学是笛卡尔思想的引导与前提第26-27页
        三、自然科学与二元论——世界意义的改变与分裂第27-28页
    第二节 将科学研究对象转向事实本身第28-33页
        一、面向事实本身经验是一切知识的起源第29-30页
        二、自由变更作为本质直观的基础第30-32页
        三、面对具体的世界——本质直观与还原第32-33页
    第三节 克服主客二分的局限性第33-37页
        一、哲学作为科学的基础第33-35页
        二、先验主义哲学的契机第35-36页
        三、胡塞尔现象学是先验的科学第36-37页
第三章 科学解释的转向——从形而上学的解释转向意向性解释第37-51页
    第一节 对科学脱离意义的形而上学解释第37-41页
        一、客观化的世界——伽利略物理学第37-38页
        二、科学向实证主义与客观主义极端化发展第38-39页
        三、科学世界将自然数学化第39-41页
    第二节 对科学意义的意向性解释第41-45页
        一、现象学态度——从自然态度到超验态度第42-43页
        二、胡塞尔现象学中的意向性理论第43-44页
        三、现象学方法——悬搁第44-45页
    第三节 科学研究结论是主体与客体融合的结果第45-51页
        一、科学二元论导致了心物分离第46-47页
        二、胡塞尔现象学消解了科学的二元对立第47-48页
        三、胡塞尔将意向性融入到科学研究的主客体中第48-51页
第四章 胡塞尔科学解释模式对科学哲学解释学转向的意义第51-67页
    第一节 科学解释学转向的背景第51-56页
        一、解释学的发展背景与现象学-解释学第51-53页
        二、现象学-解释学科学哲学的兴起与发展第53-55页
        三、科学哲学的现象学-解释学路径第55-56页
    第二节 基于生活世界之上的科学解释第56-61页
        一、胡塞尔从先验自我转向生活世界第56-57页
        二、“生活世界”的科学以人为核心第57-59页
        三、作为“意义”的生活世界第59-61页
    第三节 引导科学哲学转向现象学分析第61-67页
        一、胡塞尔将生活世界作为科学的基础第61-62页
        二、现象学建构新的生活主体观第62-63页
        三、现象学解释的科学——向原初精神回归第63-67页
结语第67-71页
参考文献第71-75页
致谢第75-7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科研成果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近代以来治淮思想变迁研究
下一篇:共青团组织对留守儿童关爱的研究--以徐州市J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