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司法认定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导言第8-13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8-9页
    二、研究价值和意义第9页
    三、文献综述第9-11页
    四、主要研究方法第11页
    五、论文结构第11-12页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第12-13页
第一章 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行为对象的认定第13-25页
    第一节 对“食品”范围的界定第13-17页
        一、食品的定义第13-15页
        二、农副产品也属于“食品”范畴第15-16页
        三、“食品”是否包括“食品配料”第16-17页
    第二节“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的界定第17-25页
        一、非食品原料的认定第17-20页
        二、“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的认定第20-25页
第二章 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客观行为的认定错误!未定义书签。第25-30页
    第一节 对本罪行为类型的划分第25-26页
        一、两种不同划分方式之争第25页
        二、行为类型划分之个人观点第25-26页
    第二节“掺入”行为的认定第26-30页
        一、“掺入”行为内容的界定第26-27页
        二、“在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中掺入食品”行为的定性第27-28页
        三、“以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冒充食品”行为如何认定第28-30页
第三章 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中“主观明知”的认定第30-39页
    第一节 本罪主观方面存在争议的问题第30-33页
        一、本罪主观罪过形式之争第30-32页
        二、构成本罪是否要求行为人具有牟利目的第32-33页
    第二节 对“明知”的认定第33-39页
        一、“明知”的程度要求第33-35页
        二、“明知”具体判断标准第35-39页
第四章 本罪与相关罪名之间的界限第39-44页
    第一节 本罪与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罪的界限第39-41页
        一、犯罪对象不同第39-40页
        二、客观方面不同第40-41页
    第二节 本罪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界限第41-44页
        一、两罪的区别第41-42页
        二、两罪在司法适用上的关系第42-44页
结语第44-46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后记第49-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刑法目的解释的适用
下一篇:非法经营罪扩张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