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施工论文--施工管理论文--安全管理论文

城市地下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20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12页
        1.2.1 研究目的第10-11页
        1.2.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7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3 研究综述第16-17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第17页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7-20页
        1.5.1 研究方法第17-19页
        1.5.2 技术路线第19-20页
第2章 城市地下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现状分析第20-30页
    2.1 概述第20页
    2.2 国外城市地下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现状第20-23页
    2.3 国内城市地下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现状第23-28页
    2.4 对比分析第28-29页
    2.5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3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综述第30-45页
    3.1 风险管理理论第30-32页
        3.1.1 风险的概念第30页
        3.1.2 城市地下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的特征第30-31页
        3.1.3 城市地下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的管理流程第31-32页
    3.2 评价方法理论第32-44页
        3.2.1 安全检查表法第33-35页
        3.2.2 MES评价方法第35-36页
        3.2.3 故障树分析法第36-37页
        3.2.4 风险矩阵法第37页
        3.2.5 层次分析法第37-39页
        3.2.6 模糊综合分析法第39-40页
        3.2.7 灰色系统理论第40-41页
        3.2.8 人工神经网络第41-42页
        3.2.9 对比分析第42-44页
    3.3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4章 城市地下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模型构建第45-71页
    4.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45-51页
        4.1.1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第45-46页
        4.1.2 事故致因理论第46-47页
        4.1.3 “4M1E”事故要素分析第47-49页
        4.1.4 评价指标的选取第49-51页
    4.2 评分标准的确定第51-55页
        4.2.1 人员因素评分标准第51-52页
        4.2.2 设备因素评分标准第52-53页
        4.2.3 材料因素评分标准第53-54页
        4.2.4 技术因素评分标准第54-55页
        4.2.5 环境因素评分标准第55页
    4.3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第55-59页
        4.3.1 指标权重的确定第56-58页
        4.3.2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构建第58-59页
    4.4 基于云模型的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第59-70页
        4.4.1 云模型简介第59-62页
        4.4.2 指标权重的确定第62-65页
        4.4.3 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构建第65-70页
    4.5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5章 案例分析第71-92页
    5.1 项目背景第71页
    5.2 确定指标权重第71-76页
    5.3 专家打分与处理第76-80页
    5.4 基于云模型的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第80-89页
    5.5 对比分析第89-90页
    5.6 相关安全措施建议第90-91页
    5.7 本章小结第91-92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92-94页
    6.1 研究结论第92页
    6.2 研究展望第92-94页
致谢第94-95页
参考文献第95-9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科研成果第98-99页
附录第99-105页
    附录 A第99-101页
    附录 B第101-104页
    附录 C第104-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TOD厚度效应及内聚力模型参数研究
下一篇:预制PC大板装配式页岩陶粒混凝土叠合楼板受力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