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0-16页 |
(一) 行政执法的理想与现实 | 第10页 |
(二) 现有研究归纳出的两种执法模式 | 第10-14页 |
(三) “周期性执法”模式研究的意义 | 第14-16页 |
二、“周期性”执法的内涵 | 第16-25页 |
(一) “周期性执法”的含义和特征 | 第16-18页 |
(二) “周期性”执法与选择性执法、运动式执法的区别 | 第18-25页 |
1. “周期性”执法与选择性执法、“运动式”执法比较 | 第18-20页 |
2. “周期性”执法的存在空间及合理性基础 | 第20-25页 |
三、“周期性”执法产生的动因 | 第25-41页 |
(一) 常规化行政执法中的相关因素 | 第25-27页 |
1. 行政执法权的配置 | 第25-26页 |
2. 行政执法中的平等原则 | 第26页 |
3. 行政裁量权的标准 | 第26-27页 |
(二) “周期性”执法的推动要素 | 第27-41页 |
1. 常规化影响因素 | 第27-33页 |
2. 非常规化影响因素 | 第33-36页 |
3. 影响因素下的变量类型 | 第36-41页 |
四、“周期性”执法的功能评价 | 第41-44页 |
(一) “周期性”执法的积极功能 | 第41-42页 |
1. “周期性”执法带来的实践效果 | 第41页 |
2. “周期性”执法带来的法律效果 | 第41-42页 |
3. “周期性”执法带来的社会效果 | 第42页 |
(二) “周期性”执法产生的负面影响 | 第42-44页 |
1. 效率与工具主义倾向鲜明 | 第42-43页 |
2. 助长违法者的投机心理 | 第43-44页 |
五、“周期性”执法的修正和补足 | 第44-50页 |
(一) 深化私人参与下的合作治理 | 第44-46页 |
1. 完善行政执法中的行政协商 | 第44-45页 |
2. 组建志愿者队伍 | 第45页 |
3. 建立多主体参与下的执法联动网络 | 第45-46页 |
(二) “周期性”执法的规范措施 | 第46-50页 |
1. 健全“周期性”执法的运用机制 | 第46-47页 |
2. 完善执法领域中的利益协调机制 | 第47-48页 |
3. 加强我国代议机关监督 | 第48-50页 |
六、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