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4-5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6页 |
1.2 季风对气溶胶的影响 | 第16-21页 |
1.2.1 季节性振荡的影响 | 第17-18页 |
1.2.2 年际和年代际振荡的影响 | 第18-19页 |
1.2.3 季风的水平和垂直传输 | 第19-21页 |
1.3 气溶胶对季风气候的影响和“热泵”理论 | 第21-27页 |
1.3.1 气溶胶对辐射和季风环流的影响 | 第21-23页 |
1.3.2 气溶胶对云和降水的影响 | 第23-26页 |
1.3.3 热泵理论及其研究进展 | 第26-27页 |
1.4 亚洲对流层顶气溶胶层(ATAL)研究进展 | 第27-31页 |
1.4.1 ATAL观测研究进展 | 第28-30页 |
1.4.2 ATAL模拟研究进展 | 第30-31页 |
1.5 本文研究内容 | 第3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51页 |
第二章 数据与模式介绍 | 第51-66页 |
2.1 MERRA2再分析资料 | 第51-52页 |
2.2 观测资料 | 第52-57页 |
2.2.1 MODIS数据 | 第52-54页 |
2.2.2 MLS数据 | 第54-55页 |
2.2.3 CALIOP数据 | 第55-56页 |
2.2.4 GPCP数据 | 第56-57页 |
2.3 数据使用 | 第57-58页 |
2.4 模式介绍和模式设置 | 第58-61页 |
2.4.1 GEOS-5模式介绍 | 第58-60页 |
2.4.2 GEOS-5 AGCM模式介绍和实验设置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第三章 季风季节变化对ATAL形成机理的影响研究 | 第66-100页 |
3.1 研究区域概况和EOF分析 | 第66-68页 |
3.2 季节性波动 | 第68-77页 |
3.3 传输通道 | 第77-83页 |
3.4 季节内振荡 | 第83-86页 |
3.5 对流传输vs湿清除 | 第86-9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100页 |
第四章 季风年际变化对ATAL形成机理的影响研究 | 第100-129页 |
4.1 季风强年vs季风弱年 | 第100-107页 |
4.2 更强的季风,更强的传输? | 第107-113页 |
4.3 早期年份vs近期年份 | 第113-120页 |
4.4 更早的年份,更早的传输? | 第120-12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23-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29页 |
第五章 气溶胶对亚洲夏季风和季风传输影响研究 | 第129-155页 |
5.1 GEOS-AGCM模式模拟方案 | 第129-130页 |
5.2 气溶胶的辐射强迫 | 第130-133页 |
5.3 气溶胶对水平传输的影响 | 第133-140页 |
5.4 气溶胶对垂直传输和ATAL形成的影响 | 第140-14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48-149页 |
参考文献 | 第149-15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55-160页 |
6.1 本文主要研究结果 | 第155-158页 |
6.2 本文主要创新点 | 第158页 |
6.3 未来工作展望 | 第158-160页 |
6.3.1 本文工作的不足之处 | 第158-159页 |
6.3.2 今后工作展望 | 第159-160页 |
致谢 | 第160-163页 |
科研成果 | 第163-1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