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7-27页 |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7-18页 |
1.2 空间太阳探测的研究现状 | 第18-2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2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及主要问题 | 第24-26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第2章 MFT光学系统设计 | 第27-55页 |
2.1 MFT光学系统组成及指标分析 | 第27-30页 |
2.1.1 太阳磁场测量原理 | 第27-29页 |
2.1.2 MFT光学系统组成及指标分析 | 第29-30页 |
2.2 MFT光学望远镜选型 | 第30-33页 |
2.3 RRS型MFT光学望远镜设计 | 第33-39页 |
2.3.1 RRS型MFT主镜设计 | 第34-35页 |
2.3.2 RRS型MFT准直镜设计 | 第35-38页 |
2.3.3 RRS型MFT光学望远镜设计 | 第38-39页 |
2.4 格里高利型MFT光学望远镜设计 | 第39-45页 |
2.4.1 格里高利型MFT物镜设计 | 第39-42页 |
2.4.2 格里高利型MFT准直镜设计 | 第42-44页 |
2.4.3 格里高利型MFT光学望远镜设计 | 第44-45页 |
2.5 MFT光学望远镜热差分析 | 第45-53页 |
2.5.1 MFT光学望远镜热差分析思路 | 第45-48页 |
2.5.2 RRS型MFT热差分析 | 第48-51页 |
2.5.3 格里高利型MFT热差分析 | 第51-5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3章 MFT杂散光抑制方法研究 | 第55-87页 |
3.1 MFT杂散光抑制设计思路 | 第55-57页 |
3.2 RRS型MFT杂散光抑制设计 | 第57-64页 |
3.2.1 镜筒设计 | 第57页 |
3.2.2 排热光阑与视场光阑设计 | 第57-61页 |
3.2.3 RRS型MFT杂散光仿真分析 | 第61-64页 |
3.3 格里高利型MFT杂散光抑制设计 | 第64-69页 |
3.3.1 镜筒设计 | 第64页 |
3.3.2 视场光阑与排热光阑设计 | 第64-67页 |
3.3.3 格里高利型MFT杂散光仿真分析 | 第67-69页 |
3.4 MFT反射镜表面粗糙度控制方法研究 | 第69-85页 |
3.4.1 表面粗糙度影响的理论基础 | 第69-75页 |
3.4.2 基于带限均方根粗糙度的表面控制方法 | 第75-77页 |
3.4.3 RRS型MFT主镜表面粗糙度控制 | 第77-82页 |
3.4.4 格里高利型MFT主、次镜表面粗糙度控制 | 第82-85页 |
3.5 MFT杂散光抑制要求分析 | 第85-8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4章 MFT热仿真分析方法研究 | 第87-115页 |
4.1 太阳模拟源问题 | 第87-92页 |
4.1.1 TMG软件太阳源状态确定 | 第87-91页 |
4.1.2 MFT热仿真分析思路 | 第91-92页 |
4.2 RRS型MFT热仿真分析 | 第92-102页 |
4.2.1 外热流分析 | 第92-94页 |
4.2.2 RRS型MFT热设计 | 第94-98页 |
4.2.3 RRS型MFT热仿真分析 | 第98-102页 |
4.3 格里高利型MFT热仿真分析 | 第102-111页 |
4.3.1 外热流分析 | 第102-104页 |
4.3.2 格里高利型MFT热设计 | 第104-105页 |
4.3.3 格里高利型MFT热仿真分析 | 第105-111页 |
4.4 仿真结果可信度分析 | 第111-11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12-115页 |
第5章 MFT准直镜测试分析 | 第115-129页 |
5.1 MFT准直镜公差分析 | 第115-119页 |
5.1.1 RRS型MFT准直镜公差分析 | 第115-117页 |
5.1.2 格里高利型MFT准直镜公差分析 | 第117-119页 |
5.2 格里高利型MFT准直镜样机成像质量测试 | 第119-123页 |
5.2.1 准直镜公差放松措施 | 第119-121页 |
5.2.2 准直镜成像质量测试 | 第121-123页 |
5.3 格里高利型MFT准直镜温度敏感性测试 | 第123-127页 |
5.3.1 实验方案 | 第123-125页 |
5.3.2 实验过程及结果 | 第125-12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27-129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29-133页 |
6.1 总结 | 第129-130页 |
6.2 创新点说明 | 第130-131页 |
6.3 展望 | 第131-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133-141页 |
致谢 | 第141-143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