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图目录 | 第11-12页 |
表目录 | 第12-13页 |
1 绪论 | 第13-23页 |
·本文的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小企业 | 第13-14页 |
·开放式创新理论的研究 | 第14-15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5-17页 |
·我国中小企业实施开放式创新的必要性 | 第15-17页 |
·现有研究的不足 | 第17页 |
·论文主要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本文的研究目的、内容和框架 | 第18-21页 |
·研究目的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研究框架 | 第19-21页 |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第21-23页 |
2 国内外相关理论文献综述 | 第23-47页 |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理论 | 第23-27页 |
·中小企业概念的界定 | 第23-25页 |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 第25-27页 |
·外部创新源文献综述 | 第27-31页 |
·创新源理论 | 第27-31页 |
·开放式创新的相关文献综述 | 第31-44页 |
·技术创新 | 第31-33页 |
·开放思想 | 第33页 |
·开放式创新产生的背景 | 第33-36页 |
·开放式创新的概念及特点 | 第36-39页 |
·开放式创新现状 | 第39-43页 |
·中小企业开放式创新 | 第43-44页 |
·企业家精神文献综述 | 第44-47页 |
3 概念模型与研究假设 | 第47-63页 |
·概念模型提出的理论依据 | 第47-48页 |
·概念模型的构建 | 第48-59页 |
·与用户合作 | 第48-50页 |
·企业间合作 | 第50-54页 |
·产学研合作 | 第54-55页 |
·与公共服务平台合作 | 第55-59页 |
·变量的测度和评价指标设计 | 第59-63页 |
·解释变量 | 第59-61页 |
·调节变量 | 第61-62页 |
·被解释变量 | 第62-63页 |
4 研究方法 | 第63-69页 |
·文献研究 | 第63页 |
·调研访谈与案例研究 | 第63-64页 |
·问卷设计和调查 | 第64-69页 |
·问卷设计 | 第64-66页 |
·数据收集及有效性控制 | 第66-69页 |
5 实证分析过程 | 第69-89页 |
·被调查对象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69-71页 |
·信度与效度分析 | 第71-78页 |
·外部创新源指标因子分析 | 第72-75页 |
·企业家创新精神指标因子分析 | 第75-77页 |
·技术创新绩效指标因子分析 | 第77-78页 |
·方差分析 | 第78-83页 |
·回归分析 | 第83-89页 |
·数据处理方法及多元线性回归三大问题 | 第83-84页 |
·各影响因素对绩效指标的主效应回归分析 | 第84-87页 |
·企业家创新精神对创新绩效的调制效应分析 | 第87-89页 |
6 实证分析结果与讨论 | 第89-97页 |
·因子分析的结果及解释 | 第89-90页 |
·方差分析结果及解释 | 第90-92页 |
·回归统计分析结果及解释 | 第92-97页 |
·对技术创新绩效主效应的分析和讨论 | 第92-95页 |
·企业家创新精神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调制效应的分析讨论 | 第95-97页 |
7 案例研究 | 第97-103页 |
·案例研究方法 | 第97页 |
·案例分析 | 第97-103页 |
·公司概况 | 第97-99页 |
·公司与外部创新源合作 | 第99-103页 |
8 结论与展望 | 第103-115页 |
·本研究的结果讨论 | 第103-107页 |
·本研究方差结果讨论 | 第104-106页 |
·本研究回归结果讨论 | 第106-107页 |
·对研究模型的补充 | 第107-109页 |
·基于本研究的建议 | 第109-111页 |
·未来研究展望 | 第111-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27页 |
附录1:调研企业名录 | 第127-129页 |
附录2:访谈提纲 | 第129-131页 |
附录3:调查问卷 | 第131-135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 第135页 |